粘接技术应用现状
粘接技术凭借其在材料选择、产品设计及制造组装方面的灵活性,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封装、中空玻璃制造、汽车风挡安装、飞机机翼和桥梁加固等众多工业领域。相较于传统制造方法,它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然而,由于粘接质量无法通过完全的后续检测验证,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将其归类为“特殊过程”,因此,为粘接活动提供一个包括更加细化的专业要求的正确框架显然尤为必要。

ISO21368标准产生的背景
在铁路行业内,类似于EN15085标准 (欧盟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焊接企业体系认证),最新发展的EN17460标准(欧盟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胶粘企业体系认证),满足了行业对粘接活动的质量过程保证需求,并为行业内的粘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高水平的质量保证,获得轨道交通行业内企业的广泛接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他工业行业领域,如汽车,航空,电子,风电,储能,家电及其他一般制造领域的用胶企业也同样面临粘接质量过程的保证需求。类比ISO3834(国际熔化焊接质量管理体系),ISO21368标准(胶粘结构的通用行业企业体系认证)将成为关键解决方案,并已被宝马、奔驰、大众等德系汽车品牌厂商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粘接部件供应链合格供应商管理要求获得广泛采用。该标准全面覆盖粘接接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开发到制造完成,再到维护修理、处置及质量保证,贯穿组织、管理、合同与技术四个维度。
ISO21368标准的核心框架
1. 安全分级体系:依据粘接接头的失效风险等级(S1至S4),制定分层质量管控策略;
2. 人员资质认证:强制要求任命具备专业能力的粘接监管人员(EAE/EAS)和执行人员(EAB),需通过客观验证证明其技术能力;
3. 承载能力验证:确保胶粘接头在实际使用中的载荷始终低于最大设计承载能力;
4. 文件化质量管控:通过制造与报告程序的标准化,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标准应用效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368标准为用户企业提供了清晰的粘接工艺质量指南,通过系统化的质量要求与风险评估机制,助力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质量风险,实现粘接技术在多行业场景中的安全可靠应用。尤其适用于对结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工业领域,粘接质量控制与粘接工艺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未来趋势分析
焊接与粘接作为工业行业领域最常见的结构与部件连接工艺,始终大量贯穿于工业制造的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并且作为重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项点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优劣和性能。特别在未来的制造业减排降碳、轻量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背景和趋势下,如何更好的平衡材料结构稳固性与轻量化、环保节能降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重要课题。

对于目前积极出海的国内厂商和大量使用粘接部件与工艺制造的电动车领域,以及不久将来可能的飞行汽车领域,如何更多的采用牢固且轻量的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减轻产品重量并提高生产效率,以粘代焊似乎也正在成为又一行业新趋势赛道。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
本文著作权归SGS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获得正式授权,非商业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