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交替之际,冷空气撤退,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室内外温差加大,空气潮湿,家里“湿漉漉”的,出现“冒水”的现象,这就是回南天。 一到回南天,作为广州人的小编就很崩溃。 尤其难缠的霉菌蠢蠢欲动,随时准备侵袭人体的健康。 一是可能致癌 有些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足以致癌的真菌毒素。比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已知的强致癌物,主要与肝癌有关。赭曲霉和某些青霉菌属会产生产生赭曲霉毒素A,这种毒素与肾癌有关。 二是会增加呼吸道疾病风险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Dampness and Mould》中引用了多项研究,发现潮湿和霉菌暴露会导致呼吸道疾病风险增加30%-50%。 因感染霉菌而危及健康的案例比比皆是。 2022年,家住长沙市雨花区的陈先生因清洗发霉的马桶患上“肺曲霉病”。 2023年,家住长沙市天心区的蒋女士因清理发霉的衣物后导致肺部存在黑曲霉、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 2024年,杭州王小姐对衣柜中的霉斑进行清扫后,气道壁上缀着大曲霉菌。 霉菌是怎么产生的呢? 霉菌繁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霉菌产生孢子——孢子通过空气传播——附着在适宜生存的环境——萌发长成菌丝,形成菌丝体——产生新的孢子——继续传播生长。 适宜霉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1. 水分:相对湿度通常需要超过60% 2. 温度:大多数霉菌在5°C至40°C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通常在20°C至30°C之间 3. 养分:霉菌需要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来源,如植物残骸、食物残渣等。 4. 氧气:霉菌是好氧生物,需要氧气进行生长。 如果放任不除,霉菌会越长越多。所以,要想彻底清除家里的霉菌: 第一步是除霉,让产生孢子的源头消失,阻断霉菌产生的循环。 第二步是防霉,也就是破坏适合霉菌繁殖的环境条件,这样即使有新传播来的孢子,也无法存活。 如果你也正在为霉菌苦恼,以下的除霉防霉攻略肯定能帮到你。 第一步:除霉 Step.1 先做好防护措施 口罩:最好使用N95口罩,防止吸入霉菌孢子 手套:防止接触霉菌和清洁剂 防护镜:以防清洁剂溅入 防护衣或一次性雨衣:以免衣服被滴到清洁剂而掉色 Step.2 准备好除霉工具 墙体/浴室/厨房/木材/砧板除霉剂、84消毒液等:用来杀灭霉菌,并清除霉菌引起的颜色变化 抹布或海绵:擦拭发霉物表面 纸巾:吸满84消毒液后贴在缝隙处杀灭霉菌 不同除霉产品的区别 其中,墙体/浴室/厨房除霉剂和84消毒液一般含有强效除霉成分次氯酸钠或漂白剂,但侧重点各不相同: 墙体除霉剂:多了保护墙体材料的成分;渗透性更好,可以深入到墙体内部去除霉菌;但对金属、木材、塑料等材质有破坏性; 浴室除霉剂:针对潮湿环境设计,耐湿,对金属、木材、塑料等材质也有破坏性; 厨房除霉剂:多了保护不锈钢、塑料等厨房常见材质的成分; 84消毒液:氧化性和腐蚀性强,会对一些墙面、金属和塑料材料造成损坏。 木材除霉剂:一般不含次氯酸钠,含有保护木材的成分,更温和。 砧板除霉剂:成分更安全、温和无腐蚀、易冲洗,无残留。 Step.3 注意事项 84消毒液具有腐蚀性,不要与含氨或酸性产品(如洁厕灵)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使用任何除霉产品前,记得先小面积试用哦 Step.4 开始除霉吧~ 墙面 用墙体除霉剂喷在霉菌处,无需擦拭。如果是涂料墙面,最好是白色墙面。 木制家具 木地板 如果只是表面轻微发霉,可75%的酒精溶液喷在霉菌处;如果发霉严重,霉菌已深入木材内部,则需要用木材除霉剂进行除霉。 洗手间 可用浴室除霉剂,也可以用84消毒液。瓷砖缝隙、马桶座脚边缘等犄角旮旯的地方,可将吸满84消毒液的纸巾敷在上面,待霉菌消失后再拿下来。 厨房 水槽缝隙、冰箱密封条等可用厨房除霉剂,或墙体/浴室除霉剂进行除霉;砧板需要用砧板专用除霉剂,最后用清水冲干净,但如果霉菌已渗透到砧板深层,建议更换新砧板以确保食品安全。 床上用品 衣服 棉、麻、化纤、混纺等面料:如果发霉不严重,可以用白醋浸泡霉斑5分钟后,再正常清洗;如果发霉严重,可用衣物渗透清洁剂清洗;如果是白色衣物,用漂白剂也可以。 蚕丝、真丝面料:如果发霉不严重,可用5%的酒精溶液涂在霉斑处,反复擦洗除去霉斑;如果发霉严重,则需要用蚕丝真丝专用洗涤剂清洗。 鞋子 真皮、PU皮:不建议水洗,可用海绵或软布蘸取皮革护理膏擦拭。去不掉的霉斑,可使用补色膏或还原膏恢复原来的色彩和光泽。 磨砂皮、反绒皮:不建议水洗。可用软刷或猪毛刷清理鞋面,再用吹风机吹去刷下来的霉菌。残留的霉斑,可以用反绒翻新剂或增艳剂进行掩盖。 布鞋:能水洗。可用刷子蘸取衣物渗透清洁剂进行清洗。 第二步:防霉 Step.1 关闭门窗、打开除湿机 通过控制室内相对湿度,可有效减少霉菌滋生。 相对湿度>60%:霉菌孢子迅速萌发,尤其在温暖(20-30℃)、有机物丰富的环境。 相对湿度<50%:霉菌代谢活动受抑制,难以存活繁殖。 但相对湿度也不是越低越好,也要考虑到人体的舒适度。 表1:相对湿度与霉菌生长和人体舒适度的关系 所以,室内温度保持在30%-50%为宜,大家可以用湿度计精准监测室内湿度。 Step.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给霉菌提供养分 厨余垃圾、冰箱中的过期肉类或奶制品、厨房抽油烟机上或烹饪器具上残留的油脂、潮湿的浴帘、堆积的旧书废报纸、床品衣物上的汗渍油脂、花盆中的肥料、茶叶和咖啡渣,都会给霉菌提供“食物”。 所以聪明的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参考文献 Mold and Health [EB/OL]. https://www.epa.gov/mold/mold-and-healthl, 2024-04-10 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 dampness and mould [EB/OL].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89041683, 2009-01-01 缪飞 杨伟和 邱美坚,杀菌防霉剂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中国皮革 2015,44(18)32-35
今年的315曝光了哪些问题?保水虾仁是怎么回事?315晚会落下帷幕,我的心碎了一地。 2025年315晚会曝光名单 翻新卫生巾倒卖七八千元一吨 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 啄木鸟维修平台乱收费 “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 “电子签”高利贷被曝光 信息黑洞窃取个人隐私 起底骚扰电话黑色产业链 警惕“手机抽奖”新套路 市场公然售卖非指标电线电缆 我的眼泪像黄河水那么多,但再多也没有虾仁里的“水”多。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水产品行业“保水虾仁”、“包冰增重”乱象。 部分商家超量添加水分保持剂来增加虾仁的含水量,主要成分为磷酸盐。经检测,部分产品的磷酸盐含量超标145%,保水率高达20%;在销售虾仁时虚假宣传“零添加”、“零保水剂”,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01 何为保水剂? 保水剂,GB 2760中的功能名称为水分保持剂,是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而加入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肉禽、蛋、水产品、乳制品、谷物制品、饮料、果蔬、油脂等,具有明显的改善食品品质的作用。 在虾仁加工中,常用的水分保持剂主要是磷酸盐类,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等。 02 为什么冷冻虾仁中需要添加保水剂? 虾仁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鲜食品,其品质和口感容易受到加工和储存过程的影响。使用保水剂的主要原因包括: 对抗冷冻损伤:虾仁在冷冻过程中,自由水结冰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解冻后汁液流失。保水剂通过锁住水分,可减少汁液流失率,显著提升冷冻虾仁的商品价值。 延长保质期:通过保持虾仁的水分,保水剂有助于延长虾仁的保质期,减少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变质风险。 增加出品率:合理使用保水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虾仁的重量,提高出品率,但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03 冷冻虾仁中磷酸盐水分保持剂法规要求 磷酸盐作为国际通用的食品水分保持剂,其安全性基于“剂量决定毒性”原则。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意见认为磷酸盐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40mg/(kg体重·d)。 【中国标准】GB 2760-2024对冷冻水产品中水分保持剂磷酸及磷酸盐的使用要求有明确规定,磷酸、多种磷酸盐可单独或混合使用,最大使用量为5.0g/kg(以磷酸根(PO43-)计)。 数据来源:GB 27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国际标准】欧盟(EC) No 1333/2008,针对加工过的冷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磷酸盐最大使用量为5000m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数据来源:REGULATION (EC) No 1333/2008 04 虾仁中的保水剂是“双刃剑” 利:保持虾仁品质、改善口感、提高生产效率。 弊:过量使用危害健康,可能会导致钙磷比例失衡。而且会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时容易被外观所迷惑,买到的是“注水虾仁”,因增重导致重量虚高。 05 SGS可提供如下全产业链风险管控服务 SGS作为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为虾仁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风险管控方案,服务内容涵盖测试、审核、检验等多个方面。 测试服务:【磷酸盐测试服务】SGS帮助企业规避虾仁等水产品下架风险,协助企业完成虾仁等冷冻水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及成品验收。 【柠檬酸测试服务】企业可能会用无磷保水剂作为替代品,如柠檬酸等。SGS采用离子色谱法(IC)实现柠檬酸等有机酸的高精度分析,可满足出口风险监控需求。 【冷冻水产品冰衣含量的测定】针对“包冰增重”乱象,SGS同时提供如下测试服务: 审核服务:SGS可针对虾仁全产业链提供以下审核服务: 【法规符合性审核】成分合规性检查:审核保水剂的成分是否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所使用的添加剂在允许的范围内。标签合规性审核:检查产品标签是否准确、完整地标注了所有使用的成分,包括保水剂的名称、含量等,避免误导消费者。【生产过程审核】原料控制审核:评估虾仁原料的质量和来源,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防止因原料问题导致保水剂的不当使用。加工过程监控:对虾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包括浸泡、腌制、清洗等,检查是否按照规定的工艺和标准操作,防止保水剂的过量或不当添加。设备与环境卫生检查:审核生产场所的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卫生标准,防止因设备不洁或环境问题导致虾仁受到污染。【供应商审核】资质审核:审核保水剂供应商的资质,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生产、销售资质。质量体系审核: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等环节,确保其能够稳定提供符合要求的保水剂。 检验服务:SGS可为大宗水产品进出口提供全流程检验服务,对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和监督,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SGS为虾仁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致力于从风险预警到市场准入的闭环管理为虾仁产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保水虾仁”事件,不仅揭露了个别企业的逐利乱象,更凸显了食品行业对科学监管与透明化生产的迫切需求。让我们共同携手,用科学检测守护餐桌安全。
近期,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hemosphere》(化学圈)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eabag - derived micro/nanoplastics (true - to - life MNPLs) as a surrogate for real - life exposure scenario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个与我们日常饮茶息息相关的惊人事实。研究发现,当我们使用茶包泡茶时,茶包竟会释放出数亿颗微 / 纳米塑料,而且这些释放出的塑料颗粒能够被人体肠道细胞所吸收,进而有机会进入血液并扩散至全身。因此,作为消费者,了解微塑料,知其来源与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微塑料的定义与来源 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其概念由英国科学家Richard C. Thompson于2004年首次提出。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 初级微塑料 工业生产中直接制成微小颗粒,如个人护理用品(牙膏、洗面奶)中的塑料微珠、合成纺织品脱落的微纤维。全球每年仅个人护理品衍生的微塑料排放量就高达1.2万吨。 生产过程中因塑料磨损产生的颗粒,例如塑料包装材料的机械摩擦。 次级微塑料 由大型塑料制品(如塑料袋、渔网)在环境中经物理风化、紫外线降解或化学腐蚀后破碎形成。这类微塑料形态多样,包括纤维状、碎片状,表面多孔且比表面积大,易吸附污染物。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和空气中,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袋泡茶中使用的塑料茶包材料(如聚丙烯或尼龙)在热水冲泡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微塑料颗粒,这一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微塑料的危害:从环境到人体的连锁效应 生态毒性 微塑料可被水生生物误食,阻塞消化道或释放化学添加剂,导致生物死亡。 吸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通过食物链富集,威胁海洋渔业资源。 人体健康风险 直接摄入:研究显示,每人每年通过饮食和呼吸可能摄入3.9万至12.1万颗微塑料。人体粪便中已检出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9种塑料。 器官损伤:动物实验表明,微塑料可引发肠道炎症、肝脏代谢紊乱、肺纤维化及生殖系统异常。 化学毒性:微塑料可能携带邻苯二甲酸酯等内分泌干扰物,增加癌症风险。 特殊群体风险 婴幼儿因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更易受微塑料影响,需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国际法规与标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减少塑料污染,并将微塑料纳入全球环境治理的重点议题。 欧盟:REACH法规附件十七,限制微塑料本身及其相关产品在欧盟范围内的投放,从而减少微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美国:《无微量塑料水域法案》(Microbead-Free Waters Act of 2015)禁止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产品。 中国法规与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要求加强塑料废弃物管理,推动可降解替代品的研发与应用。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显著减少塑料污染的目标,包括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 《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4年版)》(海南省 &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增加第15类:微塑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虽然尚未针对微塑料制定具体限量标准,但已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估。 SGS的微塑料检测能力与解决方案 作为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具备全面的微塑料检测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站式服务。 1. 检测范围 水体中的微塑料含量 食品及饮料中的微塑料残留 包装材料释放微塑料的风险评估 2. 检测方法 显微镜观察法: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识别微塑料颗粒。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用于确定微塑料的化学成分。 拉曼光谱分析:提供更精确的分子结构信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低浓度微塑料及其附着的有害物质。
截至2025年2月18日晚,《哪吒2》总票房已122亿!不仅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8,更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首! 电影周边被抢爆,连带着义乌旧货都被带火。小编赶紧去超市看看藕粉有没有被抢空,还好还好,能买得到。 说起藕粉,网友有不少疑惑: 1 哪吒重塑肉身为什么用藕粉?其他食材不行吗? 图源哪吒官方微博,如侵联删 其实,用藕粉重塑哪吒肉身是一种隐喻。以莲藕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象征哪吒生逢商周乱世,历经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痛苦磨砺后,仍不受世俗污染、无私奉献的纯洁灵魂。 2 藕粉养生的的说法,是真的吗?还是智商税? 最近藕粉的风很大,小编总结了争议最大的3个说法: 藕粉能养胃 藕粉能补气血 藕粉能缓解便秘 糖尿病人不能吃藕粉 我们来看看真相如何? 01 藕粉能养胃? 真相:有效果。 藕粉是由莲藕加工而成的,莲藕性味甘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矿物质(如钙、铁、磷、钾、钠等常量元素及锰、锌、铜、硒等微量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能为人体补充能量、滋养脾胃。 而且藕粉中的淀粉在加工过程中被转化为细腻的粉末,易于消化和吸收,对于胃部不适或者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是一种较为温和的食品。 02 藕粉能补气血? 真相:效果有限。 藕粉的铁含量是莲藕的12倍,菠菜的6倍,比很多我们平时吃的食物都要高。 但藕粉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不如红肉和肝脏中的血红素铁。 03 藕粉能缓解便秘? 真相:效果非常有限。 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便秘的发生,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微生态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 25~30克膳食纤维。 但藕粉中膳食纤维含量太低,对于想改善肠道健康的人群来说,通过摄入藕粉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还不如多吃点蔬菜。 04 糖尿病人不能吃藕粉? 真相:能吃。 虽然藕粉的成分90%以上都是碳水化合物,但升糖指数很低,为33,属于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因此,糖尿病人也是能够吃藕粉的。 3 藕粉里没有“藕”?藕粉到底该怎么选? "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大家能理解。但藕粉里没有“藕”,真的让人很难接受! "2024年5月某品牌藕粉被爆出未检测到“藕”成分,但检测到了木薯粉成分。" 我们该如何挑选藕粉? 01 看是否有执行标准号 《GB/T 25733-2022藕粉质量通则》将藕粉分为纯藕粉、速溶藕粉和调制藕粉三种。并明确要求纯藕粉仅以莲藕为原料加工而成,典型藕淀粉颗粒含量要≥50%;速溶藕粉和调制藕粉可以添加其他辅料,但典型藕淀粉颗粒含量要≥40%。 02 看配料表 市场上有很多种类的藕粉,为追求良好的口感会添加坚果碎、糖或者麦芽糊精等成分,但升糖指数也变得很高。不适合糖尿病人和体重管理人士食用。 所以购买藕粉时,尽量选配料表中只有莲藕或着莲藕排在首位的。 03 看颜色 纯藕粉的颜色通常为浅灰白色至白色,呈现粉状、片状或块状,无明显的非正常结块。 藕粉冲调后颜色会呈藕粉特有的褐色或微红色。因为纯藕粉含有铁元素和还原糖等成分,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因氧化而由白色转微红。 4 拆开没喝完的藕粉,还能喝吗? 拆开了的藕粉,保质期会比包装上注明的缩短很多。 所以开封后应尽快食用,并密封好,防止受潮结块。如果藕粉出现异味或结块严重,就不建议再食用了。最后,给自己安排一杯藕粉,去去班味。参考文献 《高抗性淀粉速溶全藕粉加工工艺的研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GB/T 25733-2022藕粉质量通则》 香哈菜谱网 《哪吒2》登顶!用来重塑哪吒肉身的“藕粉”,营养到底怎么样?-科普中国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筷子,却还是困惑选哪种材质好。 竹木筷握感舒适,但易发霉,塑料筷颜色丰富,但不耐高温,不锈钢筷抗霉耐用,但光滑易烫,陶瓷筷防霉不易烫,但太容易碎成渣…… 每种材质的筷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气。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筷子也有它的“保质期”。如果不及时更换,幽门螺旋杆菌、黄曲霉素……这些餐桌上的“隐形杀手”,就可能会悄悄潜伏在筷子中,危害我们的健康。 今天,小S将从质感、防霉性、防滑性、使用感受、耐用性、性价比等维度,对竹木、塑料、不锈钢、陶瓷这4种材质的筷子进行测评,并给出选购、养护和更换建议,帮助大家用得放心,吃得健康! 1 竹木筷——传统雅致、日常必备 竹木筷可以说是最传统、最常见的一种筷子。 外观古朴典雅,看着很有质感,有档次、品味好的饭店都比较喜欢用竹木筷。 手感好,不滑溜,夹菜体验很好,基本是每个家庭必备。而且耐油、耐高温,不仅夹菜能用,煎炸、烹煮食物的时候也能用。最大的缺点众所周知,就是容易发霉,易滋生细菌,尤其在南方的梅雨季。但也有一些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和材质高档的竹木筷,相较普通竹木筷,防霉性会好很多。 不易发霉的竹木筷怎么选? 1. 选经过碳化处理的竹筷 2. 选硬度高、油性好的木筷 3. 选有涂层的竹木筷 ● 全涂层竹木筷 防霉抗菌能力会有所提升。 但如果用的是劣质的涂层材料,它可能含有重金属、双酚A等有害物质,剥落后进入人体,会损害健康。 ● 部分涂层竹木筷 仅在筷子顶端非食品接触部位保留涂层的竹木筷,虽然比全涂层的防霉性差,但比完全没有涂层的好点,而且胜在安全。 除了选购上要注意,竹木筷也需要细心养护,才能更好地防霉,延长使用寿命。 养护技巧 1. 吃完饭立马清洗,泡在洗碗池里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2. 单支擦洗,尤其表面有花纹的需要检查是否有食物残渣。 3. 充分洗净后,放在干燥通风处晾干、或用专门设备烘干。 4. 定期用开水烫洗杀菌。 5. 不常用的竹木筷也要定期通风晾晒,保持干燥。 更换周期是多久? 上述时间只是个参考,筷子的质量和使用频率不同,使用寿命也会有所差异。 2 塑料筷——轻便多彩、多商用 塑料筷分为两大类:密胺筷和合金筷。其中,合金筷虽然名为“合金”,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PET或PPS塑料制成,同时可能添加玻璃纤维来调节强度。颜色比较丰富,以黑色、米色、绿色和红色居多。质感看着比较廉价,所以高档、有品位的餐厅不怎么爱用这种筷子。而且因为耐热性差,用来煎炸、烹煮的话,会导致筷子变形,甚至析出有害物质,所以日常居家中也不常用。但它胜在价格低廉,又同时弥补了竹木筷容易发霉和陶瓷筷易碎的缺点,所以很受食堂、普通餐厅和小吃店的偏爱。防滑性上,它介于竹木筷和不锈钢筷之间。 大家选购的时候,可以优选增加了磨砂防滑功能的塑料筷,夹菜体验更好。 除了不耐高温,塑料筷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老化、磨损,导致有害物质析出,危害健康。如果只是偶尔外出就餐时用,可以不用担心。但如果是长期家用,就需要注意养护了。 养护方法 1. 清洗时不要揉搓。 2. 注意适用温度,不在高温下使用。 3. 定期更换。 更换周期是多久? 一般是半年~1年。具体的要看筷子的状态,如果筷子变得光泽黯淡、表面出现较多划痕和磨损,说明该换了。 3 不锈钢筷——光洁耐用、宜携带外食 不锈钢筷同时避免了竹木筷容易发霉和塑料筷不耐高温的缺点,又坚固耐用,按理来说应该很受欢迎。 但实际上因为缺点很多、使用感太差,所以不管是家用还是商用,都不太常见,比较适合便携外带。 相信很多人都有被汤锅里不锈钢筷烫到的经历,也会觉得冬天低温环境下使用太过冰凉。还有网友觉得它剐蹭碗壁、掉落在地的声音特别刺耳,无法忍受。最为大家所诟病的就是防滑性太差,即使筷头上刻了防滑纹,也经常会有夹不上菜的尴尬情况。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缺点,就是它还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大家选购时,可以选有GB 4806.9-2023标准号的,用起来更放心。 更换周期是多久? 5年甚至更久。只要不出现明显的损坏,如锈蚀或变形,就可以不换。 4 陶瓷筷——温润细腻、居家常备 陶瓷筷的材质以骨瓷为主,温润细腻,清新素雅,看着很是赏心悦目。 防霉性好,表面光洁,不会藏污纳垢,很好清洗。而且同时避免了塑料筷不耐高温、易老化磨损和不锈钢筷放在锅里几分钟就烫手的缺点。但它相比其他三种筷子,常见性不高,这是因为它有个最致命的缺点就是易碎,一个不小心就会“香消玉殒”,使用寿命最低可能就几秒钟。而且防滑性也比较差,家用和商用都不常见,只适合于特别喜欢陶瓷质地的人士。 更换周期是多久? 只要不摔碎,通常能用5年以上。如果有破损和划痕,建议及时更换。 4种筷子的综合比较 1. 质感:竹木筷>陶瓷筷>不锈钢筷>塑料筷 2. 防霉性:不锈钢筷≈陶瓷筷≈塑料筷>竹木筷 3. 防滑性:竹木筷>塑料筷>不锈钢筷≈陶瓷筷 4. 使用感受:竹木筷>塑料筷≈不锈钢筷>陶瓷筷 5. 耐用性:不锈钢筷>竹木筷>塑料筷,陶瓷筷易碎,所以耐用性不稳定。 6. 性价比:塑料筷>竹木筷>不锈钢筷>陶瓷筷。 选购建议 如果是家用:在意使用体验的话,选竹木筷;在意耐用性的话选不锈钢筷。 如果是开店:竹木筷显档次;塑料筷性价比高;不锈钢筷最耐用。 如果是瓷器爱好者:一副质感优良的陶瓷筷,用起来心理体验会很好。 当然,相信很多家庭都不只拥有一副筷子!多种筷子搭配,用着更灵活舒心。
今年的冲锋衣有点火!“三合一”更是将热度拉到高潮。 “三合一”冲锋衣 是大家最常接触到的一类冲锋衣,由外层的冲锋衣外壳和里层的抓绒或羽绒内胆构成,外壳和内胆是可拆卸的。 其中的“三合一”实际指的并不是把三件衣服合穿在一起,而是指有三种穿法:只穿外壳、只穿内胆、两层一起穿。 冲锋衣从小众走入日常 最初,冲锋衣作为一种功能性服装,主要流行于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中。但近来被大家挖宝似的发现,三合一冲锋衣简直是打工人的战衣:百搭,不用苦恼怎么搭配,出门套着就走;无惧风雨,还兼具时尚舒适。 但有不法商家为了蹭流量玩起了文字游戏,把普通夹克外套宣称成冲锋衣。消费者奔着冲锋衣去,结果一不小心就买成夹克外套。 那么,一款合格的冲锋衣是什么样的?如何辨别你买的是冲锋衣还是夹克外套呢? 合格的冲锋衣是什么样的? 据国家标准GB/T 32614—2023《户外运动服装 冲锋衣》,冲锋衣定义为:采用防水透湿性能的纺织面料,加工制成的用于户外运动的、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服装。 区别于普通衣服,冲锋衣需要同时具备“防水性”、“透湿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特性。 ■ 防水性 常用表征指标有沾水等级、抗静水压等级等。 01 沾水等级 指的是冲锋衣外层抵抗被水沾湿的能力。表现为遇水之后会呈现荷叶上露珠一样的效果。 测试原理: 一般采用沾水法(国家标准GB/T 4745—2012《纺织品 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沾水法》)来测定:将试样安装在环形夹持器上,保持夹持器与水平成45°角,试样中心位置距喷嘴下方一定的距离。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喷淋试样。喷淋后,通过试样外观与沾水现象描述及图片的比较,确定织物的沾水等级。 等级越高,说明抗沾湿性能越好。 02 抗静水压等级 指的是冲锋衣织物抵抗被水渗透的能力。 测试原理: 一般采用静水压法(国家标准GB/T 4744—2013《纺织品 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静水压法》)来测定: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在标准大气环境条件下,试样的一面承受持续上升的水压,直到另一面出现三处渗水点为止,记录第三处渗水点出现时的水压值。 压力值越高,表示产品越不容易被水渗透。 ■ 透湿性 又称透汽性,指的是冲锋衣织物水蒸气透过的能力,代表了穿着时能透过人体散发的气态汗液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透汽性≠透气性。一些商家模糊概念,宣称的“透气性”指的是织物透过空气的能力,和“透汽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性能。 透湿性良好的冲锋衣可以及时将人体产生的水汽扩散至周围的环境,从而使人体保持干爽舒适的感觉;而透湿性差的冲锋衣会将水汽、汗液等积聚在人体表面而使人产生黏湿、闷热等不舒适的感觉。 测试原理: 通常用透湿率(WVT)来表征透湿性,即在试样两面保持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试样的水蒸气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小时[g/(m2·h)]或克每平方米24小时[g/(m2·24h)]。 透湿率越大,表示产品的透湿性能越好。 而冲锋衣之所以能同时“防水”和“透湿”,一般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实现的: 一种是在普通的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织物上压合一层e-PTFE覆膜的微孔型功能结构层而成为独立完整的单层面料,常见的有GORE-TEX、DENTIK、EVENT、3TO1-TEX等。 另一种是通过使用聚氨酯(PU)或热塑性聚氨酯(TPU)制成亲水涂层(或覆膜),覆盖到织物上,以达到形成具有透湿透气同时又具防水防风功效的亲水型服装织物。[1] 除了防水性和透湿性,一件合格的冲锋衣还要符合其标签吊牌上标注的产品标准中考核的其他理化性能要求,例如耐磨性能、起毛起球、撕破强力、化学安全等,以确保消费者的各项权益。 如何辨别你买的是冲锋衣还是夹克? 一些商家为了鱼目混珠,会特地把产品设计成常见的冲锋衣款式,仅凭衣服外观往往难以区分真假。 我们可以通过标签吊牌上的执行标准来判别。 目前现行有效的冲锋衣国家标准是GB/T 32614—2023《户外运动服装 冲锋衣》,如果标签吊牌上标注的不是这个标准,而是FZ/T 81007—2022、FZ/T 81008—2021、FZ/T 81010—2018等,说明产品的相关质量可能达不到冲锋衣的质量要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查看其有没有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报告,有的话更有说服力。 冲锋衣可以机洗吗? 有人担心机洗会损伤冲锋衣的涂层或薄膜,使其不再防水了。 但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冲锋衣是可以机洗的。建议根据服装标签上的洗涤维护符号和说明文字来进行洗涤和保养。 另外,除非必要,应尽量减少冲锋衣的洗涤次数。 参考文献 [1] 陈飞荣. 浅谈冲锋衣面料功能性要求. 轻纺工业与技术,编辑部邮箱,2018年04期
温暖的烛光,宜人的香气,香薰蜡烛总是浪漫与情调的代名词。 聚会的时候,烛光晚餐的时候,夜品书香的时候,点一支香薰蜡烛,氛围立马变得温馨、舒适,岁月静好。 此外,香薰蜡烛也可用来进行芳香疗法,帮助人们缓解焦虑和抑郁,甚至提升记忆效率。 但市面上的香薰蜡烛价格不一、质量良莠不齐,常有新闻报道因品质不佳、使用不当等导致哮喘发作、过敏、引发火灾的案例。 1 劣质的香薰蜡烛会导致吸入性伤害 据报道,一汉口男子前往朋友的生日派对,但在燃有香薰蜡烛的房间待了一会后,哮喘发作、呼吸困难,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判断是香薰蜡烛诱发了哮喘发作。香薰蜡烛的好坏,关键在于蜡材。 上述案例中使用的香薰蜡烛,应该就是用石蜡制作的,这是一种人造蜡材,从石油、化学制剂馏出物、石油炭黑等提取出的。 因为石蜡价格便宜、本身无气味、适合添加香料、着色性好、坚固且稳定性高等优点,所以常被用来制作香薰蜡烛。 但工业级石蜡是有毒的,燃烧时会产生黑烟、释放有害物质,不环保,也对人体有害,尤其哮喘病、支气管炎患者不宜使用。 香薰蜡烛的好坏,还在于精油。 有一些劣质香薰蜡烛用的是工业香精。工业香精不仅甲醛和苯酚超标,而且含有大量的柠檬烯,不仅会刺激双眼、导致皮肤过敏,吸入后还可能引发咳嗽、恶心等症状,甚至有致癌风险。 2 香薰蜡烛另一大隐患就是引发火灾 2024年10月 杭州一小区起火,据了解是一户居民点燃了香薰蜡烛想给家里去味,不料引燃了床上的棉被,从而引发火灾。 国内销售的香薰蜡烛,其安全指标,需要符合GB/T 42385-2023蜡烛 防火安全规范的标准要求。其性能指标,根据罐装蜡烛和造型蜡烛分别需要符合QB/T 2903-2007灌装蜡烛和QB/T 2902-2007工艺蜡烛的轻工行业标准要求。 蜡烛 防火安全规范标准 GB/T 42385-2023的要求 除了以上防火安全要求,蜡烛的行业标准还对蜡烛的色泽、气味、烛芯露出长度、烛芯偏心度、容器表面温度、热稳定性、光稳定性、燃烧性能、燃烧时间、净含量等性能指标提出了要求。 3 香薰蜡烛怎么选?怎么用?哪些蜡材是天然无害的? 植物蜡,如椰子、大豆蜡,还有蜂蜡和棕榈蜡,都是天然无毒的优质蜡材。 植物蜡(大豆蜡、椰子蜡),燃烧更充分、更持久,不易产生黑烟;温度较低不易烫伤。但熔点低,易融化,精油容易挥发。 蜂蜡,燃烧时间长,且余蜡少燃烧效率高;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自然呈黄色,颜色选择有限。 棕榈蜡,坚硬不油腻;可塑性强,造型多样;熔点高,燃烧性能稳定,香味释放能力强。但易碎、不易运输和保存;熔点过高,容易烫伤,而且市面上很难买到纯天然的,大部分是合成的。 从健康环保及能效方面综合来讲:植物蜡>蜂蜡>棕榈蜡。香薰蜡烛选购技巧总结 ● 植物蜡的更安全 ● 天然精油的更健康 ● 纯棉烛芯最常用 ● 标签注有标准号防火安全性更高 ● 陶瓷和玻璃罐的最为常见 ● 金属罐的有烫伤风险 ● 塑料罐的易燃有火灾风险 香薰蜡烛使用注意事项 ● 周围不放易燃品保持通风 ● 人走火熄,人睡火灭,确保烛芯不会复燃 ● 第一次使用时建议持续燃烧2小时左右,以免形成记忆圈、影响蜡池消耗率参考文献 [1] ASTMF2058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andle Fire Safety Labeling [2] ASTMF241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ire Safety for Candles [3] ASTMF2601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ire Safety for Candle Accessories [4] EN15493:2019 Candles—Specification for fire safety [5] EN15494:2019 Candles—Product safety labels [6] RAL-GZ041 General Quality and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s
最近的卫生巾塌房事件让女性们集体破防,要用半辈子的贴身之物,竟有诸多安全隐患。事件起因是一个博主偶然间发现卫生巾的实际长度与标注长度有偏差。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发现,市面上很多卫生巾不止“偷工减料”,pH值标准宽松等同C类,还存在荧光剂、增塑剂、甲醛超标等问题,还有某些品牌被爆发现虫卵、蟑螂腿、用了过敏长火疖子…… 深藏于卫生巾中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让女性们恐慌,并急于寻找更安全的替代品。那么,卫生巾事件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如何规避有问题的卫生巾?有哪些产品可以替代卫生巾?卫生巾塌房事件中的是与非长度虚标,偷工减料? 真相:「很多卫生巾的长度确实低于标注长度,但这并不代表不合规。」 卫生巾的长度遵循的是国家标准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标准规定,卫生巾的全长偏差应控制在±4%以内。这意味着,只要测量结果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产品即为合规。 尽管相关品牌方声称其卫生巾长度符合国标,且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消费者却提出疑问,指出实际测量中往往仅存在负差值。 其实,大家之所以在意卫生巾的长度,是因为可能实际使用时,发觉吸收层长度并不够用。而标准里的“全长”是指卫生巾的整体长度,而非“仅吸收层的长度”。 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 20241954-T-607《卫生巾(护垫)》已处于积极的起草进程之中,这预示着卫生巾相关标准将在未来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更新,大家对“吸收层长度”的诉求也许会被纳入考虑。pH值标准宽松等同C类? 有网友质疑:卫生巾的PH值要求和非接触性纺织品的C类要求一致,都是4.0到9.0之间,是否太宽松了?更有“卫生巾的pH值等同窗帘”的说法。 真相:「卫生巾和窗帘属于不同的产品类别,应用的国家标准也不同,所以传言的说法不成立。」 作为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巾的pH值是衡量其与女性私密部位接触时酸碱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标准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对其作了规定,应为4.0~9.0之间。大家不用过于担心这个范围太过宽松,因为4.0到9.0是相对中性或接近女性私密部位的自然pH值,能够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不适感。而且女性阴道内的乳杆菌可以将糖原转化为乳酸,来维持阴道内正常的酸性环境,抑制其他病原体的生长,卫生巾的pH值并不会直接影响阴道的酸碱平衡。卫生巾中甲醛、荧光剂超标? 真相:「有执行标准号GB/T8939-2018,用起来更放心。」 众所周知,甲醛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接触能引起皮肤刺激和呼吸道刺激。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迁移出来的可能会附着在皮肤上的荧光物质,尤其是对易感人群存在健康风险。 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国家标准GB/T8939-2018《卫生巾(护垫)》规定,卫生巾中的甲醛含量必须≤75mg/kg,且不得检出可迁移性荧光物质。 大家选购卫生巾时,可以要求商家出示依据GB/T8939-2018检测并合格的证书,用起来更安心。 部分卫生巾中发现异物,怀疑卫生不达标,消毒级和医护级更安心? 真相:「消毒级和医护级的微生物指标要求更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对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卫生巾)的等级划分,卫生巾可分为普通级和消毒级。 另外,市面上部分卫生巾标榜为“医护级”,这些产品通常遵循的执行标准包括团体标准T/NAHIEM 003-2017《医护级卫生巾(含卫生护垫)》以及企业标准。 针对微生物学指标,上述两个标准中的指标要求如下表所示: [1]致病性化脓菌指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 通过对比发现,消毒级和医护级在细菌和真菌菌落总数方面的规定比普通级更为严格;消毒级和医护级的微生物学指标基本一致。所以,如果不考虑价格,更在乎卫生和安全性,消毒级和医护级卫生巾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如何规避有问题的卫生巾? 1. 不要被三无产品趁虚而入 最近部分大品牌卫生巾塌房,很多不知名甚至三无产品趁虚而入,大家更要保持警惕。 一款合规的卫生巾,包装信息必须按国家标准标注完整,须包含产品名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通常不超过3年)、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主要原料等关键信息,确保产品无污染、安全且信息透明。 2. 消毒级更安心 消毒级和医护级的卫生巾比普通的微生物指标要求更严格,卫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需注意,所谓的“医用卫生巾”实际上并不存在,它不应与“医护级卫生巾”混淆。而消费者所理解的产品实际是医疗器械二类产品中的无菌护理巾、无菌医用垫巾等产品,其包装上会有医疗器械的标识,如“X械注准X号”,并明确标注医疗器械类别。 3. 易过敏人群看这两点 一个是材质上优选纯棉或无纺布表层的,亲肤性更好,过敏性更低。 一个是功效上,可以尝试添加了植物精华并宣称具有舒缓或抑菌效果的产品,或者选择专为敏感肌肤设计的低敏无刺激卫生巾。 并仔细查看成分表,确认产品是否含有宣称的植物精华或功能性成分;检查是否有合理的检验报告来支持产品所宣称的舒缓、抑菌等效果。 除了卫生巾还有哪些选择? 除了传统的卫生巾外,还有3种常见选择:卫生棉条、月经杯和月经裤。 卫生棉条 不喜欢黏黏糊糊、对卫生巾过敏的姐妹可以尝试,用起来更清爽,也适合运动或游泳时使用。但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大家可以先做做功课。 月经杯 环保经济,可以重复使用,可较长时间地放置在体内,有较好的吸液能力。 月经裤 月经裤是专为月经期间设计的护理产品,和卫生巾类似,具有三层结构以吸收和防止经血泄漏,适合流量多时或夜间使用。和卫生巾不同的是,它可以重复清洗。需要注意的是,月经裤≠生理裤,生理裤的材质和保养方式更接近普通内裤,可能有一定的防漏功能,但不如月经裤强,需要搭配卫生巾等其他产品一起使用。
毛绒绒的衣服和寒冷的冬天最配了,看着就很暖和。 但最近,一则“复合加绒面料含大量胶水和甲醛”的新闻冲上热搜,网友纷纷表示“太可怕了”! ● 复合加绒面料真的甲醛超标吗?● 买到甲醛超标的衣服洗洗就好?● 如何避免买到甲醛超标的衣服?事实究竟如何?跟着小S揭秘真相!复合加绒面料,真的甲醛超标吗?真相:「得看实际工艺中用的是什么“胶”。」 复合加绒面料的加工工艺:将内层的绒面织物和外层的机织物或针织物粘结复合而成。用来粘结的胶水一般是热熔胶,甲醛含量通常很低。但如果用的是易释放甲醛的水溶胶,就可能检测出甲醛超标。甲醛的危害甲醛超标的纺织品,在人们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白血病、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等等。买到甲醛超标的衣服,洗洗就好?真相:「无法彻底清除。」一方面,虽然甲醛易挥发且易溶于水,可以通过水洗祛除,但作为乙二醛类树脂或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反应副产物,甲醛存在缓释现象,水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衣服甲醛超标的问题。另一方面,甲醛超标的衣服,质量控制存在明显漏洞,有可能同时存在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比如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超标的情况,这些物质靠水洗是无法消除干净的。如何避免买到甲醛超标的衣服?01 「从正规渠道购买,看安全类别,最好选A类」 从近3年公开发布的服装类产品监督抽查数据来看,不合格案例中甲醛超标的案例有31例,占不合格总案例数的4‰。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国实施了两项重要的纺织品强制性标准——GB 31701(适用于儿童和婴幼儿)和GB 18401(适用于成人)。 强标中对甲醛有十分严格的限量规定,对于安全类别标称A类的产品,甲醛含量的限量为20 ppm,B类产品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 ppm,C类产品则不得超过300ppm。 A类的要求最严格。适用于婴幼儿的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成人和儿童纺织产品如内衣等最低满足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成人和儿童纺织产品如外套等最低满足C类要求。而且合规的产品,标签上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和安全类别等信息,万一遇到质量问题也能找到投诉和索赔的对象。02 「闻闻有没有特殊异味,有的话谨慎购买。」03 「可水洗的衣物建议先清水漂洗一下再穿。」
冷空气来袭,你的打底裤挑好了吗?为了找出最保暖舒适、高性价比的打底裤,小S采购了羽绒裤、羊绒裤、羊羔绒裤、珊瑚绒裤和棉裤,5种常见材质的打底裤进行了测评。 以下是超级超级真实的测评反馈,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不踩雷! 羽绒裤 保暖王者,但要选对单看比较蓬松,显得宽大,但穿上挺修身,质感不错。但里料的材质不是很好,穿着痒痒的,有点扎肉。而且可能因为尺码买小了、穿着太贴腿,所以感觉保暖性没那么好,还有点掉裆。走路有轻微的摩擦声。提醒: 1. 在相同面里料和填充相同重量填充物的情况下,羽绒裤一般比填充其他材质的裤子比如棉裤、羊绒裤,更为保暖。 2. 羽绒裤的保暖性主要来源于填充羽绒之间的静止空气。 3. 如果有绒丝钻出面料外,长期下来会影响保暖性。 消费者建议: 1. -10°C以下的气温,羽绒裤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要选对。 2. 可以买稍微宽松点的,更蓬松,保暖性更好。 3. 注意查看面料的防钻绒性如何。 羊绒裤 最具时尚感质感很好,穿上显瘦,时尚度也高。体感挺舒服,不扎肉、不勒腿、不掉裆,也不起静电。但保暖性一般,感觉适合0°C~10°C的气温,零下的天气单穿可能会觉得冷、不抗风,适合里面加条薄秋裤、外面套长裤穿。提醒: 羊绒裤的保暖性和克重成正比,越重越厚实的羊绒裤越暖和。消费者建议: 1. 零下的天气,克重最好选大于500g的。 2. 洗涤时不要高温强力洗涤,不然容易缩水毡化。 羊羔绒打底裤暖和,还百搭羊羔绒是非常常见的打底裤材质。这款裤子的面料织得很密实,质感很好。内里毛绒绒的,穿着肤感很好,软糯、舒适。保暖性也很好,仅稍次于棉裤。弹性中等,没有压力感,不勒腿。视觉上很显瘦,能搭的造型很多。提醒: 羊羔绒打底裤的材质是人造的,此次测评的样品含有聚酯纤维、粘纤和氨纶,结合了不同纤维的特性,耐磨性、弹性、柔软亲肤和吸湿透湿都不错。消费者建议: 带袜子的容易勒脚,不带袜子的更舒服、百搭。 珊瑚绒打底裤性价比最高 珊瑚绒打底裤今年很火。 单看质感一般,穿上身还不错,虽然浅色款不怎么显瘦,但毛绒绒的很可爱。体感很舒适,绵软贴身,弹性也很大,穿着没有压力感。而且因为是双面起绒的工艺,保暖性很好,0°C以上完全够穿。 综合来说,性价比很高。提醒:如果这款裤子的主要材质是没有经过特殊功能处理的普通聚酯纤维,那穿着时透湿性会比较差,也容易产生静电。 消费者建议: 大家可以找找主要材质是经特殊功能处理的聚酯纤维的珊瑚绒裤。棉裤 保持蓬松,始终温暖这款棉裤的面料是莫代尔,填充了100%的棉,穿着体感很舒适,软糯、轻盈,保暖性也非常好,适合-10°C以上的气温穿。虽然视觉上没那么显瘦、时尚,但要颜值有保暖性,要时尚度有舒适性,性价比很高。提醒:棉裤的保暖性主要来源于填充棉之间的静止空气。 消费者建议: 洗后拍一拍,保持棉裤蓬松。测评总结:5种材质怎么选? 以上测评结果仅对此次测评样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