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S通标丨在线商城
  • 您好, 请登录/注册
  • | 服务中心
  • 我的咨询
  • 我的订单
  • | 购物车( 0 )
  • 咨询热线4008-855-558
  • CONTACT US
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
  • 我们的服务
  • 您的行业
  • 资源中心
    标准动态
    技术文章
    合作案例
    展会及研讨会
    优惠活动
    质慧生活
    集团新闻
    资料下载
  • 名师讲堂 海量课程 持续上新 免费畅学
    在线讲堂
  • 快速报价
  • 检测超市
  • 关于SGS
    SGS简介
碳中和 ESG 运输包装
    • 全部
    • 标准动态
    • 技术文章
    • 合作案例
    • 展会及研讨会
    • 优惠活动
    • 质慧生活
    所有分类 展开筛选
    行业分类:
    服务类型:
    关键词:
    您已选择:
    清除
    • SGS守护指南 | 揭秘隐形眼镜的 “健康密码”

      隐形眼镜的“健康密码” 生活中,隐形眼镜凭借无框架束缚的优势,成为许多人矫正视力的心头好。但你是否了解,每天与眼睛亲密接触的镜片,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健康密码”?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揭晓。   透氧性:眼睛“呼吸”的关键 透氧性是衡量隐形眼镜品质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角膜有氧代谢。当镜片透氧系数(DK/t值)低于生理需求时,会引发角膜缺氧,导致结膜充血、泪液失衡、神经敏感等病理变化,出现红血丝、眼睛干涩疼痛等不适症状。目前,硅水凝胶是公认的高透氧材质,它通过在传统水凝胶中添加硅元素,显著提升镜片的透氧率,选购时,建议查看产品包装上的 “硅水凝胶” 标识或相关参数,确保镜片品质。   含水量:佩戴舒适度的“源泉” 含水量是隐形眼镜的关键参数,直接关系佩戴舒适度与眼部健康。合理的含水量能维持镜片柔软度与生物相容性,减少角膜损伤,同时,镜片通过与泪液交换保持眼表湿润,缓解干眼并降低并发症风险。但含水量并非越高越好:过高会加速泪液蒸发甚至反吸眼表水分导致干涩;过低则影响镜片柔韧性,损害佩戴体验与眼部健康。 如何选择安全的隐形眼镜 选择隐形眼镜时,除关注品牌和价格,更要重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以下是一些选择小贴士: 资质核查:确认产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仔细查看包装上的注册证编号、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 专业咨询:购买前咨询眼科医生或验光师,依据自身眼部状况和需求挑选适配产品。 规范护理:做好镜片的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使用过期护理液,降低细菌感染风险。 定期检查:即便佩戴舒适,也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排查潜在问题。   SGS:眼镜的“健康守护者” SGS 严格遵循 GB 11417系列、ISO 18369系列等国际国内权威标准,构建覆盖光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材料安全三大维度的检测矩阵。 光学分析仪 实验室照片 除常规检测项目外,SGS创新推出隐形眼镜功效评价评估服务,聚焦佩戴舒适度、抗疲劳效果、保湿锁水能力等核心维度开展综合测评。通过模拟真实使用场景的科学测试,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客观的产品性能参考,帮助用户精准匹配适配产品,无论日常通勤、高强度用眼或特殊环境使用,皆可获得可靠的选择依据。   作为全球公认的专业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SGS 凭借 MDR 公告机构资质与全项目检测服务体系,为角膜接触镜企业提供从产品注册申报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的一站式专业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客户国内外注册需求,缩短医疗器械上市周期。

    • 用7种驱蚊产品测评 | 哪种效果最好、最安全?揭秘:蚊子“偏爱”这4类人

      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来势凶猛。   研究表明,蚊子携带多种致命病毒,包括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作为健康与安全的守护者,小S整理了这份超全《防蚊攻略》,让你免受蚊子侵扰。 1. 蚊子为什么总叮你? 2. 7种常见驱蚊产品有啥区别? 3. 驱蚊产品该如何选购? 全篇干货!记得转给你最招蚊的家人和朋友哈~ 一、蚊子为什么总叮你?O型血更招蚊子? 其实,蚊子叮人跟血型没什么关系,只是你比较对胃口: ● 所处环境积水多:雌蚊必须在水中才能产卵繁殖 ● 二氧化碳呼出多、爱出汗、体温高:孕妇、儿童、代谢旺盛的人更易被叮咬 ● 常化妆:化妆品中的某些酯类化合物会放大人体的气味,从而被蚊子锁定 ● 爱穿深色衣服:黑、蓝、红色都是蚊子的心动色   所以,易被叮咬的人群可以:   ● 定期清除家中积水,户外远离绿化带等潮湿环境 ● 保持身体清洁,夏天回家先洗澡 ● 穿浅色衣物   二、7种常见防蚊产品有啥区别?   part 1 蚊帐——防蚊效果好、安全性高 蚊帐是最经典的物理防蚊产品。优点:全方位防护、无化学危害、长效经济 缺点:不方便携带、防护范围有限、占空间 适用场景:室内,尤其卧室 适用人群:婴幼儿;孕妇;对化学物质敏感的人   选购建议 选择质地细密(孔径≤1mm)、锋线无跳针、布料无破洞、内部空间大、正规品牌的产品。 使用建议 ● 关蚊帐前,记得检查蚊帐里没有“漏网之蚊”; ● 定期检查是否有破损,及时修补换新。 part 2  电蚊香液——防护范围广、可移动   电蚊香液是目前最主流的室内化学驱蚊产品。 优点:防护范围广、可移动、效果持久 缺点:依赖电源;含化学驱蚊成分,可能刺激呼吸道 适用场景:室内封闭空间 适用人群:除婴幼儿、孕妇、对化学物质敏感者以外的人群   选购建议 选对成分。详情见第三部分的内容。   使用建议 ● 使用前关闭门窗,提高驱蚊效果 ● 适当通风,避免密闭空间长时间使用 ● 远离儿童和宠物,防止误触或误食 ● 使用后及时断电,避免过热安全隐患   part 3  蚊香盘——经济实惠、效果好   蚊香盘是一种传统的驱蚊产品。 优点:经济实惠、效果好、驱蚊范围较广、效果持久、不依赖电源、可挪移 缺点:1、一些劣质蚊香可能会添加“DDT”、“666”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和宠物有危害。2、产生的烟雾可能刺激呼吸道。3、有明火危险。 适用场景:室内,非木制装修 适用人群:没有婴幼儿、孕妇、宠物和哮喘患者的家庭   选购建议 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的产品。   使用建议 ● 适当通风 ● 熄灭后再离开   part 4 驱蚊液/花露水——方便携带、效果好   驱蚊液和驱蚊花露水都是可直接喷在皮肤上的驱蚊产品。 优点:可随身携带,见效快 缺点:防护时间有限,需2-3小时补涂一次;含化学成分,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适用场景:室内和户外 适用人群:没有婴幼儿、孕妇、宠物和皮肤敏感者的家庭   选购建议 ● 查看是否标注了“驱蚊”字样。 ● 选对成分。详情见第三部分的内容。   part 5  驱蚊手环/贴——携带轻便、随身防护 驱蚊手环可以佩戴在手腕处,驱蚊贴是贴在衣物上,都不用和皮肤直接接触。 优点: 携带轻便、随身防护、避免接触皮肤 缺点:防护时间短,最短不超过20分钟 适用场景:户外 适用人群:户外活动爱好者、皮肤敏感者、孕妇、儿童   使用建议 户外使用时,需不断换新,来维持防护效果。   part 6 灭蚊灯——安全性高、环境友好   灭蚊灯是目前很火的物理灭蚊产品。 优点:物理驱蚊,安全性高;不产生烟雾 缺点:防护范围有限,灭蚊效率相对较低 适用场景:室内、户外 适用人群:有婴幼儿、孕妇、宠物、对化学物质敏感者的家庭   选购建议 1、选择经SGS等专业机构检测认证过的产品; 2、关注引诱光源波长、杀灭方式等   使用建议 1、定期清理死蚊或粘板 2、避免儿童触碰,以防触电   part 7 驱蚊灯——安全性高、环境友好   驱蚊灯可结合LED在室内用,也可户外露营用。 优点:物理驱蚊,安全性高;不产生烟雾 缺点:防护范围有限,灭蚊效率相对较低 适用场景:室内、户外 适用人群:有婴幼儿、孕妇、宠物、对化学物质敏感者的家庭   选购建议 1、选择经SGS等专业机构检测认证过的产品; 2、查看驱蚊范围参数,如标注“适用30㎡空间” 三、驱蚊产品该如何选购? part 1 看适用场景与人群 室内用:适合蚊帐、电蚊香液、蚊香盘、灭蚊灯和驱蚊灯。 户外用:适合驱蚊花露水、驱蚊液、驱蚊手环、驱蚊贴,记得勤补喷、勤换新。   婴幼儿、孕妇、对化学物质敏感者:适合选蚊帐、驱蚊灯。 其他人群:均可。但需注意产品上的标注,如“6个月以上婴幼儿可用”,“避免接触黏膜”等。   part 2 看农药登记证号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驱蚊液、电蚊香液等化学驱蚊产品属于农药范畴,应取得农药登记证。   part 3 选对成分 part 4 看是否有检测报告   通过SGS等专业机构检测认证的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 用了8年电磁炉,你告诉我有辐射?几十块钱的电磁炉靠谱吗?测试发现…

      最近下厨的小伙伴,你们还好吗?夏天的厨房热到和“桑拿房”有一拼,炒个菜湿气都好了大半。   电磁炉可以说是夏天下厨人的救星,没有明火、还能移动。   但说到它的安全性,很多人心里直犯嘀咕: 1.  电磁炉有辐射吗?会危害健康吗? 2.  加热慢是因功率虚标?有啥后果? 3.  电磁炉还有哪些安全风险? 4.  合格、安全的电磁炉应该怎么选?   尤其市面上有很多售价百元以下的电磁炉,它们合规吗?安全性有保障吗?   为了探究真相,我们对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送检的6款、价格均不到70元的「电磁炉」,进行了「电磁辐射测试」、「功率测试」、「油温测试」等一系列风险测试。     如果你担心电磁炉有辐射或其他风险,如果你正好在为选购电磁炉发愁,一定不要错过这篇来自专业实验室的干货!   01 电磁辐射测试   Part.1 电磁炉有辐射吗? 其实,所有的电器都有辐射,电磁炉也不例外。但它的电磁强度比吹风机还低,辐射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家别担心!   Part.2 电磁炉上的锅越大,辐射越小? 实验先准备了3个材质和厚度相同、仅直径不同的锅,分别放在同一个电磁炉上。     然后按照GB/T 39640-2020《家用电器及类似器具电磁场相对于人体曝露的测量方法》,用电磁辐射人体模型(磁偶极子-均匀人体模型),对距离锅底(电磁辐射发射源)30厘米处的「辐射值」进行了对比测试。   测试结果 表1:不同直径锅具30厘米处的辐射值   测试数据显示,锅具越大,辐射越小。这是因为,金属锅具直径越大,吸收的辐射越多,溢出的辐射就越少。不过所有测试值都在欧盟相关要求范围内,大家放心哈~   02 功率测试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电磁炉的功率很高,标称3000W、5000W,但加热速度却非常慢,炒出来的菜一点锅气都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你可能买到了功率虚标的电磁炉!我们来验证下。   测试过程 在电磁炉上放置装有水的锅,将功率调到最大,用功率测试设备测试其「实际功率」。     测试结果 表2:6款电磁炉样品的实际功率   测试数据显示,六款样品均存在存在功率虚标的问题,「实际功率」均明显低于标称值。   这种过大的功率误差,轻则会导致电磁炉无法稳定输出预期的热量,火候不足,影响烹饪效果;重则过热运行设备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03 电磁炉还有哪些风险?   Part.1 没有温度保护装置---火灾风险 根据GB 4706.29 的要求,电磁炉在使用时,即便温度控制器失效,油温也不能超过270K(约295 ℃)。 温度保护装置的作用就是,当油温接近危险温度(油蒸汽的燃点)时,自动切断电源,以防止过热引发火灾。     我们对6款电磁炉进行了油温测试。结果发现,部分电磁炉「没有温度保护,甚至连温度检测装置都没有」。这种电磁炉就会不断地加热,直至着火甚至可能引起爆炸。   Part.2 外壳不坚固——触电风险和机械伤害 如果电磁炉的外壳不够坚固,使用时手指就容易插入通风口、散热器里,造成刮伤等机械伤害,甚至有触电风险。     我们采用测试指(模拟人体手指)对6款电磁炉进行了结构测试。结果显示,超过50%的样品「外壳不够坚固」,存在手指可插入的风险。   04 电磁炉该如何正确选购?   Part.1 看铭牌——是否合规 1、合格证≠铭牌 合格证是厂家自己颁发的,并不能取代铭牌。     2、铭牌上信息要完善 如果没有以下信息,就是三无产品。 (1)要有3C标识     (2)如果插头是两插的电磁炉(便携式的电磁炉几乎都是两插),必须有“回”形标志     (3)要有型号、电压     (4)要标注或勾选额定功率     (5)要有制造商的名称或者商标     还需注意,铭牌应该清晰、平整,不能有卷边。     Part.2 检查外壳的坚固度——是否有手指插入的风险 尤其有小孩的家庭,一定要注意。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车速超25km/h就自动断电!现在买还是等“新”车?认准这3个资质

      骑上我心爱的小车车,它永远不会堵车。 最近, “电动自行车”又火上了热搜!因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 17761—2024将于9月1日实施。那么,新国标都做了哪些提升?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会被强制报废吗?现在买还是等9月1日后再买?选购时该看哪3个资质呢?……这期的内容很干货,记得也转给亲友看看哈~ 01 新国标有哪些新变化?意味着什么? 小S整理了新国标的8个新变化,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个核心:安全。 1 关于车速 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超过25km/h时电动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同时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等要求,确保车辆能够应对短距离爬坡等特殊工况。 2 关于防火 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并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 3 关于充电和续航 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 4 关于脚踏 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5 关于后视镜 明确了电动自行车鼓励安装后视镜。 6 关于定位和找回 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7 关于防止非法改装 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 8 关于使用年限 要求生产企业明确,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标注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新标准的升级意义重大: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将大幅提升,交通事故和自燃爆炸等风险会相应降低,非法改装更难进行,也更贴合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02 旧国标电动自行车怎么处理?会被强制报废吗?新国标规定:9月1日后,就不能再生产旧国标电动自行车。 对于经销商来说,已经生产出来的旧国标电动自行车,是有3个月销售过渡期的,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购买了的旧国标电动自行车不会被强制报废,会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03 窗口期,买“旧”还是等“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标准更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大家纠结的点在于,“25km/h的限速”是不是太慢了点? 我们来做个直观的对比:普通人步行速度约为4.5km/h,骑自行车速度约15km/h。这样看25km/h的速度一点儿也不慢,接接孩子、买买菜完全够用了。而且,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一样走的是非机动车道,速度太快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买“旧”or等“新”,你会怎么选呢? 04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该怎么选?使用时需注意什么? 1、选购时,认准三个资质 ①要有3C认证标识。整车和电池都有3C认证标识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性更有保障。 ②要有合格证。上面需标注合格证编号,要有生产企业的盖章。 ③要有正规发票。目前电动自行车已经实施一车一票制,如果没有正规发票,车子无法上牌照,也无法上路行驶。 2、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的对比 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的性价比都不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3、可以长时间过夜充电吗? 不建议。长时间的过夜充电会加速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老化,降低其使用寿命,久之会产生安全隐患。 建议将充电SOC(充电率)设置在95%左右,可以有效提升电池寿命,降低安全隐患。 4、出现什么情况,说明该换电池了? 如果电池的续航大幅下降,比如原来能跑40公里,现在跑20公里就没电,或者出现了鼓包、外壳破损、漏液等异况,应及时更换。 最后提醒大家,电动自行车和电池切勿入室,以防不测。若实在需要,请走楼梯搬运。因为电池在电梯运行过程会出现失重现象,如果电池质量有问题,可能会出现电芯内部短路等情况,导致起火爆炸。而且电梯是密闭空间,一旦起火爆炸,逃生困难。

    • 关注甲醛超标!“捏捏乐”、手机壳、吧唧竟成“隐形毒源”!

      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流行,手机壳、“捏捏乐”解压玩具、吧唧(徽章)等二次元周边产品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然而,近期央视曝光了这些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据央视报道,部分二次元周边产品中检测出了甲醛、甲苯、二甲苯等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增塑剂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据实验数据显示,记者随机购买的11款不同价位、不同品牌的“捏捏乐”均检出甲醛,还有2款增塑剂超标,部分“捏捏乐”玩具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已超过10000微克每立方米。甲醛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常温下即可挥发,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可能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儿童,危害更大。增塑剂以邻苯二甲酸盐为主,对成人及儿童有内分泌干扰以及生殖毒性。除了“捏捏乐”,近期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壳、吧唧(徽章)等产品也被爆出有毒物质超标的风险。 一些廉价手机壳为压缩成本,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工业胶水,这可能导致手机壳甲醛、苯系物超标,并伴有刺鼻气味,长期接触则会引发慢性中毒。当手机发热时,会加速释放,刺鼻的味道更明显。 劣质吧唧(徽章)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吧唧(徽章)中的劣势胶水以及塑料包装会释放甲醛等可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SGS凭借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针对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盐)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为不同产品提供精准、高效的个性化检测方案。 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 ✦ 关键指标: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 ✦ 检测方法:采用袋式法或舱室法,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准确检测有害物质的释放量。 ✦ 适用范围:玩具、手机壳、塑料制品、毛绒玩具、室内装饰材料等。 ✦ 应用场景: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释放有害气体,满足合规要求,保障消费者健康。 2. 增塑剂检测 ✦ 关键指标:邻苯二甲酸盐(如DEHP、DBP、BBP等)。 ✦ 检测标准:依据GB 6675、CPSIA & ASTM F963、REACH附录17等国际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各国法规要求。 ✦ 适用范围:儿童玩具、塑料制品、文具、食品包装材料等。 ✦ 应用场景:防止增塑剂对儿童和成人造成内分泌干扰和生殖毒性,帮助企业避免因增塑剂超标带来的法律风险。 3. 重金属检测 ✦ 关键指标:铅、镉、汞、铬等重金属。 ✦ 检测标准:按照GB 6675、CPSIA & ASTM F963、EN 71-3等标准,检测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确保产品安全。 ✦ 适用范围:玩具、儿童用品、电子产品、食品包装材料、化妆品等。 ✦ 应用场景:防止重金属对儿童和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确保产品符合各国市场准入要求。 作为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轻工产品实验室凭借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和完善的实验室网络,可以为您提供全面的测试和咨询服务。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敬请联系SGS。

    • 什么充电宝能带上飞机?除了3C认证,还要看……

      近期,多个知名品牌的充电宝因电芯问题被大量召回。 民航局紧急发布充电宝新规定: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一时间,网络哗然。大家都感到措手不及,到处搜:“什么样的充电宝能带上飞机?”,“充电宝该如何选购?” 别慌!小S这就来划重点,手把手教你查看3C认证、选对充电宝!赶紧转发收藏,买之前看两眼,毕竟现在退充电宝真的不容易。 01 什么样的充电宝能带上飞机? 除了原有的规定:额定能量≤100Wh(瓦时),可直接携带;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额定能量>160Wh,则禁止携带。 民航局还增加了两项新规定: 1、有3C标识且3C标识清晰 早在2023年8月1日起,国家就对移动电源和锂离子电池开始实施强制认证3C管理,并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识的的产品不得出厂及销售。 2024.8.1前生产的旧款,需要特别注意 有的机场还规定3C标识旁边还需标注执行标准:GB4943.1-2022和GB 31241-2022。2、型号和批次不能在召回名单里 很多有3C标识,但型号和批次在召回或3C证书被撤停名单里的充电宝也是不能上飞机的哦! 02 如果不坐飞机,有必要更换充电宝吗? 有人说,“反正我也不出差,旅游就坐高铁,充电宝能用就行了!” 其实不然!乘坐飞机只是充电宝其的一个应用场景,因为机舱环境的特殊性,如起飞降落气压变化、气流颠簸、高空密闭环境等因素,会对产品的安全性有一定考验。 但这不代表其他场景就不需要重视充电宝的安全性。近年来高校、居家、办公室等场景里充电宝自燃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 所以不管有没有登机需求,安全起见,建议换成有3C认证的合格充电宝。 此外,小S提醒大家,充电宝也有使用寿命。如果充电宝出现了发烫、充电慢、鼓包等任何异常状况,都不建议再继续使用,应尽快妥善销毁处理。 03 充电宝该如何选购?3C证书状态怎么查? 1、优选2024.8.1后生产的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公告,2024年8月1号后生产的充电宝都得经过强制性3C认证。 2、选有3C标识,且3C认证状态有效的 ①  获取3C证书编号 如果是网购,可以在产品详情页的[参数信息]栏,查看3C证书编号。 如果找不到,可以让客服发给你。 ②  查询3C证书的状态 浏览器输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开平台。 输入3C证书编号即可查询证书状态,一般有4种状态:有效、注销、暂停、撤销。 3、购买前向商家和快递问清退货政策 最近有网友反馈说,新买的充电宝用了几天就出现了发烫、鼓包等现象,想退货时却发现没有快递肯寄收。 建议买之前就确认清楚,以免买后扯皮。

    • 妃子笑、仙进奉、无核荔枝…9种荔枝测评!哪种最好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但你知道吗?经考证杨贵妃当年吃的荔枝并非"妃子笑",而是其他品种。   是的,荔枝还有品种之分!口味也千差万别。   哪个品种最好吃?它们都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采购了今年最火的9个品种的荔枝,进行了测评。     我们先对荔枝进行了称重。   结果显示,本次测评的荔枝单颗重量基本都在18g以上,个头最大的可以达到37.9g。   然后,我们从口感、味道、甜度、风味等维度对9个品种的荔枝进行了测评。     文末更有“荔枝的3种吃法”、“储存方法”、“怎么吃才能不上火”等干货,看完记得分享给家人哦~   01 妃子笑       妃子笑光凭名字就自带流量,常年稳居水果店C位。   上市时间早,5月中旬就开始售卖了。   红绿交错的外观很有辨识度。果皮不算薄,但很好剥。     咬上一口,饱满的汁水瞬间在口腔里“炸”开,果肉嫩中带脆,有点纤维感,嚼起来很过瘾。   味道甜中带酸,虽然回味有点涩口,但胜在层次丰富,清爽开胃,越吃越上头,个人非常喜欢。适合不喜甜的人。   02 无核荔枝       部门小伙伴一致盖章:无核荔枝是“吃荔枝的快乐天花板”! 滚圆滚圆的,果肉饱满得仿佛下一秒就要破皮而出。非常轻松就剥了开来。     一口咬下去全是肉,汁水丰盈得快要溢出嘴角。肉质嫩嘟嘟的,细腻得几乎感觉不到一丝纤维的阻碍。   清甜的味道在口中化开,如山涧清泉般沁人心脾。甜而不腻,后味也很清爽,吃多了也不觉得有负担。   最主要的是它没有核,一口一个,吃得非常过瘾。适合喜甜但怕腻的荔枝控。   03 桂味       “桂味”集中在6月中旬上市,据说是很多广东人心目中的No.1荔枝,属于荔中贵族。   它的名字是何来历?有人说因其闻起来有桂花香;也有人说源于一个叫“桂美”的孝女传说。     个头偏小,果皮鲜红带绿,刺小而尖锐,剥的时候有点扎手。   皮很薄,很容易剥开,果肉如羊脂般白皙透亮。   咬下去,汁水“嘭”地爆开,满口香甜,果肉爽脆。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独特的香气,但不是桂花香。   味道很像龙眼,就是那种纯甜,层次比较单调,后味持久,有点发腻。个人觉得不够清爽,吃多了有点齁嗓子,适合喜甜的朋友。   04 糯米糍       糯米糍可以说是荔枝界 “白月光”,6月中下旬集中上市。     呈扁心状,果皮上有突起,但不扎手。皮薄,很好剥。   肉质晶莹透亮。咬一口,味浓香甜,汁水丰富,像是一颗蜜糖爆裂在了口中。嚼起来是脆嫩的口感,不是糯叽叽的。   核小肉厚,吃起来幸福感爆棚!也是适合嗜甜的人。   05 白糖罂       白糖罂果皮呈鲜红色,古有“中华红”之称,是早熟品种中的贵族,4月下旬就上市了。目前已经过季,不怎么能买到了。     外壳刺小而尖,剥起来扎手。皮很薄,果肉晶莹剔透,带着微微的粉色,很是漂亮。     咬一口,味如其名,甜如白糖,像在吃液态的白糖,还有股淡淡的香味。果肉细腻爽脆,核很小,吃起来超级过瘾。   爱吃甜口的闭眼入!   06 鸡嘴       鸡嘴荔因果核形似鸡嘴而得名,据说因为产量低且不稳定,所以不怎么出名,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它有多绝。     外观看着像红彤彤的爱心。个头很大,是这次测评最大的品种。     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有股热带水果的风味。口感软糯细腻,没什么纤维感,像在吃山竹。甜度爆表,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腻。   核稍大,但整体个头也大,大口咀嚼超级满足。喜欢大口吃荔枝、且喜甜的人绝对值得一试。   07 仙进奉       仙进奉被誉为荔枝界的“爱马仕”,尤其增城仙进奉曾是皇室贡品。我们这次买的是茂名产的,味道也相当惊艳,是部门小伙伴一致认为最有荔枝味的品种。     个头中等,果型饱满,外壳颜色鲜亮。     果肉有点偏黄蜡色。吃起来质地厚实脆嫩,甜度很高,但不腻味。有股浓浓的蜜香味,风味独特,层次丰富。   如果你喜欢脆嫩香甜、荔枝味很足的品种,可以试试它。建议在线下买,小S在线上买的,买贵了。   08  挂绿       挂绿因带有一条明显的绿色线痕而得名,素有荔中“爱马仕”之誉。增城挂绿曾拍出单颗55.5w的天价。我们本次测评的挂绿是引种到茂名种植的。     个头中等,果型扁圆。     果肉晶莹如凝脂,吃起来口感软嫩,水分很足,稍有纤维感。甜度不是很高,吃多了也不觉得腻。   荔枝味很浓,还带点独特的草木香气,很特别。如果你喜欢探索新口味,可以试试。   09 黑叶      黑叶荔枝因叶子发黑而得名。     个头中等,外观看着其貌不扬。     吃起来倒是比较超预期。甜度不高,带着一丢丢恰到好处的酸,但又不似妃子笑那么涩口,吃起来特别清爽。而且还多了一丝独特的蜜香,荔枝味很浓。   但口感一般,纤维感明显,质地不算细腻。   如果你喜欢风味醇厚一点,又对纯甜不感兴趣,可以试试这个品种。   最后,我们还尝试了网友推荐的3种荔枝吃法。     关于“荔枝怎么储存”?   我们是用保鲜袋和带孔的保险盒,将运输了两天的荔枝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进行储存。     1天后拿出来,发现甜度越高、质地越软糯的品种腐坏的多,其他的新鲜度都还可以。   关于“荔枝怎么吃不上火”?     总结了广东同事和网友的说法,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路: 1. 盐水泡 2. 搭配绿豆汤等降火食物吃 3. 连带白色薄膜一起吃 4. 一次性吃饱,不要浅尝辄止(有待验证)   关于“荔枝每日推荐食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约为10-15颗荔枝。 *以上测评结果仅对此次测评样品负责

    • 7月1日卫生巾新国标实施≠旧品下架!5大选购误区,你避开了吗?

      有数据显示,女性一生中平均要用1.2万片卫生巾。   但就是这么重要的产品,却频频陷入信任危机。女性消费者焦虑直呼,“还有不塌房的卫生巾吗?”   黄子韬、东方甄选、三只松鼠,争相入局卫生巾行业。至于产品质量怎么样?还有待验证。     今天我们来聊聊备受关注的卫生巾新国标,看看它与旧版国标相比,都有哪些变化?还有卫生巾选购的五大误区,看看你有没有踩雷。   PART1 将要实施的新国标“新”在哪儿?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将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   相较旧国标,新国标的最大变化是对卫生巾的卫生要求更高了。     PART2 7月1日前生产的卫生巾还能买吗?   有网友问“新国标正式实施前生产的卫生巾会怎么处理?还能买吗?”   小S专门去搜了新国标过渡期的安排:2025年7月1日前生产的产品,若符合旧国标GB 15979—2002,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所以,能买,但别囤。最好是等7月1日后,购买新国标生效后生产的产品,卫生要求更严格。   PART3 标准升级方面,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新国标虽然提高了对卫生巾的卫生要求,但对女性消费者的其他关注点,比如“甲醛”、“pH值”、“有效吸收芯体长度”、“背胶剥离强度”等,尚未有确切回应。   目前GB/T8939-2018《卫生巾(护垫)》新标准正在公开征集起草意见,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为卫生巾标准的升级出一份力。小S已经提交了,流程分享如下:     PART4 卫生巾选购的五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棉柔”也是棉   真相:多数“棉柔”面层其实是化纤(聚丙烯、聚乙烯)无纺布材质的,不是“纯棉”或“全棉”。     化纤无纺布虽然触感柔软,但透气性远低于纯棉(透气率低20%-30%),夏天或量大时易闷热潮湿,增加不适和细菌滋生风险。   购买时,要认准包装上标注的“纯棉”或“全棉”字眼。   哪种材质好?   1. 纯棉:亲肤透气性最佳,能快速导流经血,不易致敏。 2. 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吸收性强,能迅速锁住经血,不易反渗。   误区二:卫生巾越厚越好   真相:厚度≠吸收力!吸收力看芯体,超薄也能超能吸!     卫生巾吸收量主要与内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多少有关。而传统厚卫生巾多用廉价绒毛浆蓬松填充,吸饱后易结团、反渗,可能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导致阴道炎等妇科问题。   选购时建议查看“吸水倍率”(越高越好)和“反渗量”(越低越干爽)指标,综合考虑吸收性和透气性。   经期量大的女性可考虑采用立体护围、防漏边等设计的卫生巾,有效提高防漏性能。   误区三:卫生巾越白越好   真相:异常雪白的卫生巾可能含有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可有效弥补白色物质因蓝光缺失造成的泛黄,加入到卫生巾中可在视觉上起到增白的作用。但会刺激私处娇嫩黏膜,长期接触可能有害健康。   误区四:功能型卫生巾更好   真相:若无特殊需求,没必要。   市面上有很多功能型卫生巾,常见类型包括宣称抑菌、调节私处菌群、减少异味的抗菌型,宣称清凉舒爽的清凉型,宣称减少瘙痒红肿的防过敏型,以及宣称消炎、缓解痛经的中草药型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但这些功能型卫生巾其实是有风险的,比如清凉型卫生巾的清凉效果多源于添加的薄荷醇等成分,其刺激皮肤中的寒冷感受器TRPM8受体从而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但可能会刺激黏膜,加重痛经。   而且功能型卫生巾的价格通常是普通级的2-3倍,性价比不高。   误区五:卫生巾没有保质期,可以囤很多   真相:卫生巾也有保质期,通常是2-3年,不建议一次性囤很多。   一旦囤积的卫生巾超出保质期,即使包装完好,抑菌能力也可能下降,内部材质稳定性减弱,吸收与防漏性能也可能衰减,有健康风险。   可以按照经期天数、每2-4小时更换的频率,适当囤货。   PART5 选到安全的卫生巾,只需这四步   1. 看包装   合格卫生巾的包装是需标注执行标准、产品名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主要原料等必要信息。   警惕无品牌信息、无包装的散装卫生巾和微商的“三无贴牌产品”。   2. 看宣称   仅标榜“纯天然”“进口棉”但无具体检测报告、宣称“能治疗妇科病”的卫生巾,都需要警惕!选择仅标注吸收、防漏、透气等基础功能的产品更安全。   3. 看级别   日常使用的话,优选消毒级和医护级,比普通级的微生物指标要求更严格,卫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医用的话,一般可选“医用卫生护理垫”,其包装上会有医疗器械的标识,如“X械注准X号”,并明确标注医疗器械类别。   4. 看检测报告   国标仅规定“最低安全门槛”,企业标注标准号不等于全项检测,更不等于高品控。   要真正避开这类“合规漏洞”产品,消费者需升级判断策略——既要认准标准号,更要学会读懂检测报告:   比如消毒级卫生巾,可向客服或详情页要求提供CMA或CNAS认证的检测报告。追溯报告源头:①找到报告右上角的CMA编号;②进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输入编号查认证机构资质;③扫描报告二维码,核对检测机构官网公布的报告原件。   对宣称"医用级"的产品要求商家出示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并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核实。还可要求企业提供生产环境检测报告、消毒工艺验证报告等生产过程安全报告。  

    • SGS测评 | 防晒衣洗涤30次后,防晒效果会下降吗?

      防晒衣洗后,防晒效果会不会大打折扣?   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觉得会,表示防晒衣就得少洗;有人觉得这是商家割韭菜的“套路”,是谣传。   为了探究真相,江苏卫视《360实验室》随机购买了3款不同品牌、材质和价格的「防晒衣」,送往SGS南京纺织品实验室进行「洗前洗后防紫外线性能的对比测试」。     3款送检样品     测试结果如何呢?   跟着小S一起揭秘真相~记得也转给亲友看看~文末更有选购及洗护干货,一定要看到最后。   PART1 洗前vs洗涤30次后   1. 防紫外线性能的对比测试   实验严格按照国标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分别检测了3款防晒衣样品,在「原样状态下」和「洗涤30次后」的防紫外线性能。     根据GB/T 18830—2009规定:当UPF>40且T(UVA)AV<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UPF:紫外线防护系数,数值越大,紫外线防护效果越好。 T(UVA)AV: 日光紫外线UVA平均透射比,数值越小,对于紫外线UVA的防护效果越好。   清洗时,按照国标GB/T 8629—2017,采用的是标准前加料洗衣机。   参照了衣物洗标上的洗护说明进行了模拟洗涤。   样品1(黑色款)和样品3(粉色款)标明“只可手洗”,所以采用的是4H柔和仿手洗程序。   样品2(绿色款)标明机洗,所以采用的是正常清洗程序。   三款样品均洗涤30次。   2. 测试结果   #1 原样初始状态下     测试结果显示,三款样品均达到了商家宣称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均为50+,且T(UVA)AV都低于5%。     #2 洗涤30次后     测试结果显示,30次洗涤后,3款防晒衣的防紫外线性能依然出色,均显示为UPF50+且T(UVA)AV<5%。其中,黑色款的防紫外线性能基本不变,绿色和粉色款则略有下降。     PART2 专家揭秘   多次洗涤确实会让防晒衣的防紫外线性能减弱,因为其上面的防紫外线涂层或整理剂在洗涤过程中会逐渐脱落,同时纤维也可能受到磨损。   不过,只要清洗方法得当,不频繁过度清洗,防晒衣的性能衰减其实非常有限,大家不用太担心。   PART3 消费者建议   #1 如何避免买到假的防晒衣?    近期,央视曝光了#不防晒的防晒衣#,直击防晒衣市场乱象:三无产品销量火爆,300元可买假报告,劣质面料冒充高科技。   对此,小S教大家4步选到不用退货的真防晒衣。   ✅  看标签:选择符合GB/T 18830—2009的防紫外线产品,避免三无产品。   ✅  验报告:要求商家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并到检测机构的官网或官微验证报告的真假。   ✅  看功能:具备凉感或透湿功能的防晒衣,穿着体验更好。   ✅  看款式:优选长袖、高领、连帽的款式,防护面积更多。   #2 如何洗护,延长防晒衣的使用寿命?   ✅  按照防晒衣洗标上标注的方式去洗,尽量不要经常洗。   ✅  避免过度的拉伸和摩擦,可能会导致产品防护能力的降低。   #3 防晒衣也有“保质期”,该换就得换!    ✅  如果防晒衣的面料变薄变稀疏、透光性明显增加、手感变硬可以考虑更换。  

    • 以为能吃,实际“伤身”的24种食物!附食物中招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2024年12月,一老人吃了一块从冰箱拿出来的、未过期的瑞士卷后,出现发烧、胃疼和干呕等症状,经确诊是感染了李斯特菌,救治几个月后,还是不幸去世,令人痛心。   我们写过“致命的米酵菌酸”,也探究过“隔夜西瓜、隔夜菜到底是不是细菌超标”。但其实,潜伏在食物中的致命物质远不止这些。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24种或含致命物质的食物」,并了解「如何预防」。如果不幸中招,牢记「急救措施」不仅可以缓解痛苦,还能将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看完记得转给家人朋友~愿每个人都不用承受食物中致命物质的侵害!   PART1 24种或含致命物质的食物   精简版     详细版     PART2 牢记4点,避免中招   1. 不买来源不明的食物   购买食材时,优选正规超市、农贸市场等有保障的场所,在路边小摊采买时需谨慎。     前几天就有“多人吃同一家网红提拉米苏后食物中毒”的新闻爆出,大家还是要重视!   2. 冰箱≠保险箱   很多人以为把食物往冰箱一扔,就万事大吉,可以无限期保存了。   其实,冰箱只能延缓食物的变质,但不能完全阻止。   储存在冰箱的食物,记得及时食用,且注意生熟分区,以免生食中的细菌、寄生虫等污染熟食。   3. 高温烹饪、最好先焯水   高温加热可杀灭食物中许多致病微生物和部分毒素。彻底煮熟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及四季豆、鲜笋、鲜黄花菜、野山菌等,可有效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焯水也是个好方法,例如菠菜、鲜笋中的草酸,四季豆中的植物血凝素,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都是水溶性的,均可通过焯水去除。   4. 不要舍不得扔   发黏的豆腐、泡发很久的木耳、发酸的牛奶、发芽的土豆、放了好几天的凉皮裸条等……     不要怕浪费,果断扔,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PART3 如若中招 四步急救   若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全身无力等症状,赶紧按照以下4步做。   1. 催吐   如果进食后不久发现食物中毒,且患者意识清醒,可采用催吐的方法。   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引起呕吐,尽可能将胃内的食物吐出,减少毒素的吸收。   2. 导泻   如果患者进食时间较长,毒物已进入肠道,可适当服用泻药,促进肠道蠕动,将毒素尽快排出体外。     3.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呕吐和腹泻会导致身体脱水,记得多喝淡盐水,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4. 及时就医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在就医过程中,尽量保留可疑食物和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样本,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央广网,《夏日 “食” 刻:高温季节 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你留意了吗?》 2. 腾讯新闻,《以为能吃,其实可能 “有毒” 的 7 种食物!转发告诉爸妈一定要扔!》 3. 光明网,《预防夏季食物中毒,这些知识点要知道!》 4. 搜狐,《【经开五小 | 健康树】夏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需要更多信息?

    我们最快2小时内联系您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自动注册会员,在线查看咨询进度

    立即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 隐私政策

    发送成功

    您的咨询信息已收到,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用户账号:{{ form.phone || form.email }}

    已为您注册SGS在线商城会员
    可使用账号快捷登陆

    到“我的咨询”查看咨询进度

    {{countdownTime}}秒后自动跳转

    扫码关注SGS官方微信公众号, 回复“0”赢惊喜礼品!

    关闭
    帮助中心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信息公示
    • 报告真伪
    • 投诉流程
    • 网站地图
    我们的服务 
    • 测试
    • 检验
    • 审核
    • 认证
    • 培训
    关于我们 
    • 关于SGS
    • 认可资质
    • 集团官网
    • 新闻中心
    • 服务推广
    • 版权声明
    网站应用 
    • 快速报价
    • 检测超市
    • 在线讲堂
    联系客服 
    • 咨询热线:4008-855-558
    • 周一~周六9:00至17:00(节假日除外)如遇忙线,请给我们留言,工作日最快2小时回复
    • 邮箱:online@sgs.com
    •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73号世纪裕惠大厦16层
    • 非业务咨询专线
    关注我们 
    • 微信扫码立即关注
    官方公众号
    官方小程序

    SGS是专业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拥有国际专家团队为您提供专业的检测认证等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 2025 SGS SA 京ICP备16004943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895号 网信算备1101082109308012500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190019 隐私政策
    客服电话

    SGS在线商城客服热线:
    4008-855-558

    工作时间:

    周一~周六 9:00至17:00(节假日除外)
    如遇忙线,请给我们 留言,工作日最快2小时回复

    确定
    非业务咨询

    投诉专线:400-880-3955 (周一~周五9:00-17:00)
    财务/发票:CNAP.PEK@sgs.com
    招聘面试:CN.HR@sgs.com
    廉政诚信:CN.CG@sgs.com

    确定
    • 购物车
    • 400热线
      4008-855-558
    • 业务咨询
    • 快速报价
    • 在线客服
    • 报告真伪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