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户外烹饪,「卡式炉」小巧便携,即开即用,绝对是露营爱好者的心头好。
而且很多饭店,比如韩料、火锅、烧烤店,也都用起了「卡式炉」。
网友发出灵魂拷问:“服务员端上了它,是先吃还是先跑”?
毕竟“卡式炉爆炸”的新闻时有发生,大家调侃它【看似危险,实则很不安全】。
为了探究真相,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随机采购了3款卡式炉,送往SGS燃气具实验室进行了测试。
相信看完后,大家对于「卡式炉的安全性」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如果卡式炉的密封性不好,气瓶在卡上去时,会造成漏气,遇到明火就极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一款合格的卡式炉,必须能通过严格的气密性测试。
首先,需确保【密封圈】是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且没有破损的。
接下来,我们按照欧标EN17476,对3款卡式炉进行气密性检测:将模拟气瓶的装置贴在卡式炉上,对卡式炉施加0.8MPa(相当于8公斤)的压力,观察压力变化,来判断卡式炉的气密性。
如果压力表上显示的泄漏量低于1.167ml/min,就说明气密性合格。

点火后,如果火焰不稳定,出现离焰、回火等现象,很容易导致爆燃。
离焰:指火焰在燃烧过程中脱离火孔,悬举在火孔上方一定距离继续燃烧的现象。离焰时,火焰呈现颤动状态,可能会对燃烧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回火:指火焰在炉头里面进行燃烧,产生嗡嗡嗡声音的现象。回火会严重影响燃烧器的稳定性和效率,甚至可能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
考虑到冬天极寒、夏天酷热、高海拔等极端情况下的使用安全,分别在【高压】和【低压】状态下进行测试。
国标GB/T38522-2020要求,卡式炉在点火后,火焰应在5秒内全部传上火孔。
且火焰应全部落在火孔上面,若出现离焰,则需一分钟之内回到火孔上面。
样品1:点火后5秒内,火焰全部传上火孔;虽然刚开始有离焰现象,但1分钟内稳定回落火孔。
样品2和样品3:点火后5秒内,火焰全部传上火孔;且在1分钟内,火焰稳定落在火孔上面。

样品1:火焰燃烧不正常,颜色特别黄,且出现了回火现象,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样品2和样品3:点火后5秒内,火焰全部传上火孔;且在1分钟内,火焰稳定落在火孔上面。
常见的阀门有两种:磁吸阀和拉杆式阀(L型),合格的卡式炉都会在阀门上配备【过压保护装置】。

它的作用是在气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时,及时将气瓶弹开,以阻断燃烧、避免爆炸。
先开火,然后逐渐增大输入的压力,观察气瓶的弹出情况。
按照国标GB/T38522-2020,卡式炉过压保护装置的动作范围,是从4~7公斤。也就是说,在4~7MPa的压强范围内,气瓶能够弹开,说明过压保护装置就是合格的。

样品1:输入压力增加到7公斤甚至更大时,气瓶都未能自动弹开。
四、实验测试
Part.1 过压保护装置失效+锅具过大,后果有多可怕?
结构设计问题、过长时间使用、经历过碰撞跌落等,都可能导致卡式炉的过压保护装置失效。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Step1:准备两个一样的卡式炉;
Step2:失效掉其中一个卡式炉的过压保护装置,并在上面放置覆盖住气瓶的大铁盘;
Step3:在另一个卡式炉上,放置面积小于卡式炉的小铁盘。
Step4:两个盘子里分别装上水煮鱼,来模拟日常使用的场景,然后开启卡式炉进行加热。
保护装置失效且放置了大铁盘的卡式炉,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基于以上测试结果,为大家整理了卡式炉选购和使用的正确方法,一定记得转给家人一起看看。
✅ 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可以要求商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
✅ 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无损,且在正确的位置;再检查是否配有过压保护装置
至于网友的灵魂之问:“服务员端上了卡式炉,是先吃还是先跑”?
小编的建议是:先观察卡式炉是否使用正确,若出现“锅具大于炉子”、“火焰燃烧不稳定,有离焰、回火现象”等异常,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