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公司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创造更美好、更安全、更互联互通的世界,是通标15000+名员工共同的梦想。
秉持诚信、热情、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价值观,通标的小伙伴们挥洒才华、追求卓越、传递信任,成就一个个菁英故事。30周年特别策划-通标有菁英,和大家分享来自不同业务领域技术大咖的成长故事。
勇往直前 莫问归期
Dr. 廖晓全
中心化学实验室技术经理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的廖晓全博士(Derek),一出校门就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研究所。2008年他选择打破家人眼中的“铁饭碗”,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来到SGS上海的中心化学实验室。此后十几年,Derek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团队里担任过各种技术岗位,并最终结合了个人特长和兴趣点走出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和许多专业技术线路的员工一样,Derek进入中心化学实验室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技术支持,仅在一年后Derek即带领团队完成了石棉测试项目的开发,帮助公司成为首家获得CCS石棉检测检验认可的外资机构。此后,他相继带领团队快速建立过许多重要测试能力,包括SVHC筛分测试、甲醛测试仓法的建立、多项VOC国标的开发、在疫情期间开发了消毒液的乙醇测试、口罩的环氧乙烷测试等。
在测试研发领域不断有所突破的同时,Derek敏锐地发现IT能力在化学分析领域将会有很广泛的应用。为了增强自己在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Derek拿出了‘学霸本色’,利用业余时间进修自动化编程和软件系统开发,并且应用到了本职工作中,他谦虚地说这些都是不务正业,但是他的主管告诉我们这些网页、应用程序等小工具帮助团队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不少时间。正式因为他的这种主动攻坚、积极创新的工作态度,让他的主管看到他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在牵头上海中心化学实验室的技术和创新工作小组期间,Derek带领创新小组参与开发了XRF自动化系统(XRFAS)、溶剂提取方法自动化系统(SEMAS)、自动称量系统(AWS)、人员培训管理平台(TMP)等。在2020年,创新小组完成软件小工具60项,获得专利4项。谈及未来的实验室营运创新趋势,例如数字建模、测试数据资产化等话题,Derek还有聊不完的话题。
从单打独斗的技术支持,到团队主管,Derek在十多年工作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他注重公平的团队文化,讲究同理心,给团队成员充分的发展空间,这些其实也是他最认同的团队文化特征。正如他所说:努力团结每个人,发挥各自的长处,勇往直前、莫问归期,保持积极、不断学习,自然能在SGS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