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8 日,由深耕益生菌标准研究与菌种资源保藏领域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联合指导,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微康益生菌主办的 2025 微康国际益生菌检测大会,在微康益生菌总部圆满落幕。大会汇聚全球 300 余位益生菌领域权威专家学者,聚焦菌株鉴定、活性检测等核心议题,围绕行业标准统一、快检技术革新及国际化合规路径等关键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推动益生菌产业从技术研发到质量管控的全链条规范化发展构建了高规格、专业化的交流合作平台。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受邀出席本次行业盛会,与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益生菌检测技术创新、质量标准体系优化与完善等核心方向,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共探产业升级新路径。

在大会致辞环节,微康益生菌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方曙光博士从产业发展视角分享了益生菌领域的创新方向,国际乳品联合会 (IDF) 乳品微生物分析方法委员会 (SCAMDM) 主席、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姚粟聚焦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建议,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Catherine Stanton 则从国际视野解读了益生菌检测技术的前沿趋势。
SGS全国高级技术经理张红梅女士以 《聚焦益生菌:趋势、法规与检测技术——供应商与企业的共赢之路》 为主题,结合 SGS 的行业经验,从全球法规格局与合规门槛、益生菌检测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汇报。全球法规格局的复杂性与合规门槛的差异性,是益生菌企业走向市场的首要挑战,张红梅女士着重剖析了这一核心问题,她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益生菌产品的标准、标签标识要求、声称存在显著区别。其次检测技术作为保障益生菌产品质量的核心支撑,是本次演讲的重点内容。张红梅女士结合经典检测方法、乳酸菌检验的实践经验,深入拆解了益生菌检测中的关键控制点、益生菌活菌计数的关注点、新型活菌计数方法等。
除了法规与检测技术,张红梅女士还对益生菌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她表示,新一代益生菌(如严格厌氧的菌株)以及后生元的兴起为产业开辟了新赛道,但其检测标准和技术尚在完善中,这也对检测机构的创新及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她强调,无论是新一代益生菌还是后生元,都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质量标准,这既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推动产业规范发展的基础。
演讲最后,张红梅女士回归“供应商与企业共赢”的主题,她表示,SGS将持续深耕益生菌检测技术研发,紧跟全球法规更新动态,为产业上下游搭建高效的质量保障平台,助力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 “益生菌检测技术助力消费者建立科学认知” 这一核心主题,张红梅女士与来自国内外的权威专家、企业代表展开热烈讨论。

从为供应商与企业搭建共赢桥梁,到推动行业标准完善,再到助力消费者建立科学认知,SGS以技术为纽带,精准对接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诉求。未来,SGS 将继续依托全球技术资源与本土化服务能力,与行业伙伴携手,在益生菌检测技术革新、法规合规落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全球益生菌产业迈向更规范、更健康、更具公信力的发展新阶段贡献专业力量。
关于SGS农产食品部
SGS中国农产食品部目前拥有1,400多名员工,在国内数十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青岛、成都,重庆、厦门、大连、武汉、南京、宁波和杭州建立了13个农产食品检测实验室。
我们的专业性和全球服务经验能有效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质量和安全。我们综合经济的解决方案可包括测试、审核、验货、认证、技术咨询和培训等。为了更好地与您协作,我们度身定制的方案不仅涵盖所有环节,且日益聚焦客户和消费者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诉求。所有这些服务都可以单独提供或与其他服务整合成套,帮助您持续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依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规范特殊食品验证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2017年第168号)及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工作规范,SGS中国农产食品部已有广州、北京、上海、青岛、天津、大连、武汉、宁波、厦门等分公司获得备案资质,可以承担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的验证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