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电子领域,IC与PCB的焊点是核心连接点,但易受振动、高低温等车载环境的影响,导致焊点疲劳、开裂,引发设备故障。为提前识别这一风险,板级可靠性(BLR)测试应运而生,用于验证焊点强度与稳定性,保障汽车电子长期可靠运行。

为规范此类测试,汽车电子协会(AEC)制定了AEC-Q007标准,作为BLR测试的核心依据。该测试以IC与PCB板的焊点为核心验证对象,通过设计"菊花链"(Daisy Chain)导通回路,评估焊点抵抗热疲劳、机械冲击的能力,最终确保IC与PCB的连接在整车生命周期内稳定可靠。
BLR测试流程与方法

菊花链设计原理
菊花链作为一种结构化测试载具设计,通过串联元件的关键互联点(如焊点、引线键合、凸点)形成导电通路,实现对板级互联失效的精准监测。这种设计巧妙地将"隐性互联失效"转化为"可量化电信号",为可靠性评估提供直接依据。
选择菊花链的核心依据是:需要暴露哪些互联结构的可靠性风险。AEC-Q007将菊花链设计分为4个等级,针对不同的元件封装类型和测试目标,选择合适的菊花链层级至关重要。
不同封装的菊花链选择
1. 基于引线框架的封装:包括SO、QFP、QFN、多排QFN、SON等。
菊花链布线及等级:
- 测焊点和基板布线可靠性选Level 2;
- 测键合/凸点可靠性选Level 1;
- 测封装全链路可靠性选Level 0。

有引脚和无引脚封装的菊花链层级示例:带有引线键合的透明封装俯视图
2. 基于基板的封装:包括BGA、FCBGA、LGA、FCLGA等。
菊花链布线及等级:
- 测焊点可靠性选Level 3;
- 测焊点和基板布线可靠性选Level 2;
- 测键合/凸点与芯片连接可靠性选Level 1;
- 测全链路可靠性选Level 0。

菊花链层级示例:基于基板的封装
3. 基于晶圆级封装:包括WLCSP、FOWLP等。
菊花链布线及等级:
- 测RDL表层布线可靠性选Level 2(含RDL表层布线);
- 测RDL与芯片Pad的连接可靠性选Level 1(含RDL到芯片顶部金属层的路径);
- 测全链路可靠性选Level 0(包含芯片内部布线)。

菊花链层级示例:基于晶圆级封装
PCB板及焊盘设计要点
1. PCB板叠层:推荐使用8层铜;厚度优选1.6mm。对于菊花链布线,AEC建议谨慎使用过孔。
2. 焊盘:主要有非阻焊定义(NSMD)焊盘和阻焊定义(SMD)焊盘两种。温度循环性能通常更优的是NSMD焊盘;而机械测试(如跌落测试)中SMD焊盘往往表现更佳。

左列图示为NSMD焊盘,右列图示为SMD焊盘
3. 组件间距:被测组件之间需要有足够间距,建议组件彼此之间至少相距12.5毫米(0.5英寸)。
基于BLR的TC测试
通过模拟器件在汽车整个生命周期中经历的极端高低温变化,加速焊点因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CTE)不匹配而产生的疲劳失效。其基本流程是将测试板置于温箱中,在设定的高温和低温极限之间进行反复循环。
1. 温度循环测试条件
IPC-9701 测试条件:所选 TC 循环条件必须与 MCM 的预期使用环境相匹配(例如,若用于发动机舱,则可能规定采用 TC3 或 TC4,其他位置需要与客户沟通应用环境来定义温度点)。同样,热循环次数(NTC)也必须与目标使用环境相对应。升温/降温速率、保持时间及总测试时长均按 IPC-9701 定义执行。
可用 MCM 本身替代 IPC-9701 要求的双链测试样件,但前提是该 MCM 能够对角部的焊点连接进行电气测量,并覆盖具有代表性的最外排焊点,以及位于或靠近主要芯片区域的焊点连接。

2. 电阻连续监测
电阻连续监测:在整个温度循环过程中,监测系统会持续记录菊花链回路的电阻值。电阻的突然增大或开路直接指示焊点失效。即使微小的裂纹也可能导致电阻的阶跃式变化,这是判断失效的重要依据。
总而言之,AEC的BLR测试是确保汽车电子模块焊接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它通过模拟严苛的车载环境应力,为芯片上板后的长期稳定运行构筑起坚实的质量基石,是智能汽车时代不可或缺的安全防线。
本文著作权归SGS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获得正式授权,非商业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