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替代不了。
免洗洗手液的主作用是消毒杀菌。而我们的手除了细菌和病毒,还常常沾着灰尘、油脂、泥土、血渍、汗液等污物,这些污物单靠免洗洗手液搓搓是无法剥离掉的,还要靠流动水的物理冲刷才能被清洗掉。
误区2: 免洗洗手液洗完手能直接吃东西?
真相:看情况。
如果使用的是酒精(学名乙醇)型、且手不是很脏,揉搓至干燥后,短时间内接触食物是相对安全的。
但如果使用的是非酒精型,或者手上沾染了灰尘、油脂、泥土、血渍等单靠免洗洗手液无法完全清除的污垢时,建议水洗后再拿取食物。
误区3:免洗洗手液酒精浓度越高越好?
真相:并不是,过高反而效果越差。
免洗洗手液消毒杀菌的原理是,利用酒精的较强渗透性,进入病原体内部使其丧失活性。
但如果酒精浓度过高,反而会迅速凝固病原体表层的蛋白质,形成一层保护壳,这层“硬壳”会阻碍酒精继续向内渗透,从而大大削弱消毒杀菌的效果。
误区4:免洗洗手液过期了也能用?
真相:不建议用,没啥效果了。
免洗洗手液消毒杀菌的功效成分是酒精,但酒精在开封后很容易挥发,所以免洗洗手液的开封保质期一般都不长,通常只有60天、90天等。
一旦过了保质期,酒精浓度会下降非常严重,很可能已经完全失去了消毒能力,涂在手上顶多算个“心理安慰”。
02. 普通型、抗菌型、免洗型这3种洗手液有什么区别?
1. 普通洗手液——清洁去污
普通洗手液的核心作用只有清洁去污。主要任务是靠表面活性剂把污渍、灰尘从皮肤上“搓”下来,再用水冲走。

成分温和,对皮肤刺激小,也足够应对日常清洁。但不便携带,更适合放在家中或办公室使用。
如何识别?
• 看成分:含有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等表面活性剂
• 看产品备案号和标识:包装上会标注“妆字号”;如果是儿童专用,还会有“小金盾”标识
2. 抗菌洗手液——杀菌+清洁去污
抗菌洗手液在清洁的基础上,还添加了抗菌成分,能主动杀灭细菌。

适合对卫生要求更高的场合,比如准备食物前、照顾病人后。
如何识别?
• 看成分:含有苯扎氯氨、氯己定等抗菌成分
• 看产品备案号:包装上会标注“消字号”
• 看宣称:如宣称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等
3. 免洗洗手液——消毒杀菌+免洗
免洗洗手液不仅能快速消毒杀菌,还免洗,是应急清洁的最佳选择。

而且方便携带,适合外出旅行、乘坐公共交通时时使用。
• 看产品备案号:包装上会标注“消字号”
• 看包装:有“免洗”字样